牛乳质量如何检测?国立中山大学医学科技研究所教授庄承鑫团队透过「可携式肌酸酐检测仪」,1分钟即可检测泌乳的乳牛肌肉量,藉由精准管理提升牛乳产量与品质,有望为台湾酪农拓展41亿元商机,带来产业变革。这项最新研发荣获第21届「国家新创奖」学研新创奖肯定,未来更将目标锁定肌少症族群的健康预防。
庄承鑫指出,乳牛肌肉储备量与妊娠次数、泌乳量呈正相关,但是传统乳牛的营养监测,仅能透过专业人士目测乳牛体态来评估,无从确知是「壮」还是「胖」,缺乏及时、有效的「肌肉储备」监测。为了监测肌肉储备量,他的研究团队与国家卫生研究院合作,针对肌肉代谢产生的肌酸酐,成功研发可携式肌酸酐检测仪,可搭配一次性的快筛试剂晶片,同时检测尿液和血清中的肌酸酐浓度,仅需1分钟,即可产出肌肉储备量数值。
庄承鑫进一步解释,藉此能精准掌控乳牛肌肉储备量,及早发现肌肉流失问题,更能提供客观的数据,及时评估乳牛的健康状况,协助农民做出更明智的饲养管理决策,调整饲料配方,预防转换期疾病,提升乳产量,为乳牛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台湾乳牛市场约有5万头泌乳牛,平均妊娠年限为2.6胎次,若能藉由「肌肉储备管理」成功提升胎次至每头泌乳牛分娩2.9胎,等同提升10%产乳量,按泌乳牛每胎泌乳期305天、每日泌乳30公斤为例,则可望増加41亿元经济效应。
庄承鑫指出,其核心技术在于将双性离子包覆于奈米粒子外层,提高了感测器的特异性,能精准辨识肌酸酐分子,并降低其他物质的干扰,大幅提升检测的敏锐度。
这项研发成果荣获2024年第21届「国家新创奖」学研新创奖肯定,近期更获国科会审查通过「可携式肌酸酐检测仪应用于乳牛肌肉储备健康管理」,将从实验室走到畜牧场。
庄承鑫表示,这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除了提升台湾乳牛产业的竞争力,更能瞄准全球5千万头泌乳牛市场。更期望未来这项技术应用于人体医疗,为肌少症族群提供居家便利自我检测的健康预防方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