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末蛇年初,台积电魏哲家、辉达黄仁勋和特斯拉马斯克三大咖点名下,台股的机器人概念股不畏大盘,一路逆势开涨,不过业内人士告诉CTWANT记者,「人型机器人不但难做,现在除了跟中国厂商竞争,还要面对另一野心勃勃的强敌,那就是韩国。」

对于近期被科技巨头力捧的人型机器人,业内人士有的看法保守,有的忍不住吐槽,「做的出来和量产是两码子事,更何况要跟人类住在一起,光是安全认证就有得搞了」。广达董事长林百里也曾说,虽然人形机器人不会累、不会罢工,但效率远不及人类,耗能巨大,目前没有商业价值。

最知名的仿人机器人「ASIMO」,2022年在日本HONDA东京总部正式退役,结束22年的职业生涯,「主要就是烧钱烧不完,短期内看不到商业量产的机会,日本企业在银行方面又很难杠杆,不过韩国模式就是『捡』日本不要的产业,以前是面板,现在是机器人,利用韩国的生产线去降低成本,就是要赌一把!」业内人士表示。

很多人不知道,美国知名的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早已易主。这间公司成立于1992年,研发资金大多来自美国军方,因想转换商业模式,2013年被Google收购,四年后辗转由日本软银接手,2021年再由韩国的现代集团买下,如今,波士顿动力已是韩资企业。

以机械狗Spot闻名的Boston Dynamics近期跟多家韩国业者合作。(图/翻摄自Boston Dynamics脸书)
以机械狗Spot闻名的Boston Dynamics近期跟多家韩国业者合作。(图/翻摄自Boston Dynamics脸书)

2024年最后一天,韩国龙头企业三星电子也宣布,收购并成为Rainbow Robotics最大股东,这家公司由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研究团队于2011年创立,以研发韩国首个双足行走机器人Hubo闻名,截至2024年第三季营业亏损已达40亿韩元。三星买下后,随即设立「未来机器人办公室」,直接向首席执行长匯报,显示机器人业务被三星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支柱。

中国供应链更是不容小覷,儘管美中贸易战如火如荼,但稳定且低价的「中国制造」,令马斯克难以割舍,除了电动车产业,人型机器人是下个政策支持重心。中国工信部2023年提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成立人民币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目标就是2025年量产。

总部设在深圳的优必选(UBTECH)首席品牌官谭旻表示,在人型机器人领域,他们拥有760项专利,在全球排名第二。两年前成军的「眾擎机器人」,2024年10月推出SE01机器人,搭载NVIDIA和Intel双处理器,特色是步态自然,该公司营销总监姚淇元表示,最便宜的3.85万人民币、约新台币17万元,远低于同业,主要是他们全部自主研发,不依赖外购零件,加上珠三角与长三角强大的供应链,量产价格大幅降低。

一间电动车零组件台商向CTWANT记者透露,同样一个零件,先前为了美中贸易战而移到越南生产,因为产业链与基础建设还不完整,成本直接增加100%,「就算川普上任后对中国关税增加60%,还是中国制造比较便宜」,而且已经通过认证、厂商比较放心。

特斯拉的机器人会使用中国供应链。(图/翻摄自Tesla 官方YT)
特斯拉的机器人会使用中国供应链。(图/翻摄自Tesla 官方YT)

「汽车和机器人产业其实是同一个逻辑,未来可能分为『美中』两派,但制造来说,哪里便宜、哪里去。」这位台商直白地说。

而台湾厂商在此夹缝间,是否还有生存空间?法人指出,从线性关节、旋转关节、控制与感知、灵巧手、其他五大系统来看,目前零组件供应商多数为中国厂,台厂比较有机会的是在无框力矩马达、滚珠螺杆、力矩感测器、位置感测器、轴承、组装、镜头、毫米波雷达、FSD 晶片、伺服系统、电池模组、散热模组等。

「通常从法人的角度,建议大家尽量选择有获利的族群,而这人型机器人『有持续比较大的梦想性』,虽然相关个股都有机会出现波段,但这种『做梦行情』,等到农历年后、基本面挂帅时,有拉回的可能性。」国泰证期顾问处协理蔡明翰表示,以长线的角度来看,成长力道超过三成以上,但台湾厂商在人型机器人的营收、获利占比都很低,业绩表现主要还是来自于自动化,而工业化的机器人主要是在工厂的机器手臂,跟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远景不同。

更多 CTWANT 报导

#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 #大陆 #韩国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