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麻疹疫情升温,部分地区出现群聚感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亚东医院传统医学科医师廖国帆提醒,麻疹是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对幼童、免疫力较弱的成人及孕妇造成的健康威胁不容忽视。在现代医学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之际,中医亦能在麻疹的防治与护理上提供辅助与支持。
廖国帆表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透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中医观点认为,麻疹属于「麻毒时邪」,病邪自口鼻侵入,影响肺与脾。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初期(邪郁肺卫):病邪郁滞于肺与体表,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水、眼红及精神倦怠;见形期(毒入气分):皮疹自面部开始扩散至全身,伴随高烧不退,皮疹呈玫瑰红色;收没期(阴津耗伤):皮疹逐渐消退,可能伴随脱皮与色素沉着,患者此时需调养身体,恢復阴津与元气。
中医治疗麻疹强调「麻不厌透」,即鼓励皮疹顺利透发,以减少内部热毒对正气的损害。廖国帆表示,治疗重点会依病程不同而调整。初期:以辛凉解表、清宣肺卫为主,常用蒲公英、大青叶、升麻、葛根等药材煎服,以助皮疹顺利透发。见形期:疹点出齐且持续发热,治疗重点为凉血解毒,调和正气与邪气,以确保病程顺利发展。收没期:皮疹消退后,患者阴津耗损,需养阴益气、清解余邪,可选用药材如鲜芦根、北沙参、麦冬煎汤代茶饮用,以促进身体恢復。
麻疹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廖国帆建议,结合现代医学的疫苗接种与中医防治,能有效降低麻疹的发病风险。6点预防方式包括:
1、疫苗接种:按计画完成麻疹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2、减少暴露风险:麻疹高峰期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特别是避免与确诊者密切接触。
3、保持环境卫生: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卧室内的温湿度适宜,有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强化个人卫生:勤洗手、妥善处理鼻喉分泌物,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保持卫生。
5、饮食与水分补充:发热与出疹期间,选择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与油腻食物,恢復期应补充营养以促进身体修復。
6、规律作息与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与适度的运动,增强免疫力,帮助预防麻疹及其他疾病。
廖国帆提醒,一旦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水、皮疹等疑似麻疹症状,应儘早就医。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未接种疫苗者或免疫力较弱者,需格外留意,避免延误治疗。若有接触史者,可在72小时内施打麻疹疫苗,或在6日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