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照服务的需求随着人口老化节节升高,如今,台湾长照产业迈入规模为王的竞争格局;产业龙头、老字号等业者持续拓展服务版图,一场抢人才、抢案源的大战正鸣枪起跑。
1996年,在台中经营诊所的復健科医师陈谋决定投下两千多万元资金,自行买地兴建护理之家时,曾被不少医界同业取笑,认为他做的是一门赔本生意。
近30年过去,陈谋成立的青松健康,已发展为7家住宿式、35家社区式机构,提供1094个床位的大型长照服务事业;因其服务量能有7成主要分布在中部5县市,在业界有「中霸天」称号。
2025年1月15日,青松将以每股67元的承销价由兴柜转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以长照业务为核心的上市公司。陈谋更霸气喊出,5年内要将服务据点由目前的62个扩张至1百个、预计提供1千5百个住宿床位,持续衝高服务量能。
青松健康》
导入ERP 服务品质标准化
儘管台湾的长照服务需求,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节节升高,但是放眼国内长照产业,目前约有两千家机构、提供逾11万张床位,竞争既混乱又激烈。台中起家的青松虽然颇具规模,但论床位数并非业界龙头,选在此时上市有何盘算?它又有什么足以在一片红海中杀出血路的优势?
「青松打破过去国内长照机构多以个人或地区化模式经营的格局,成功将服务品质标准化、数据化。」长庚科技大学高龄暨健康照护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施福忠分析,青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很早就导入企业资源规画系统(ERP),将企业内部资料整合至单一平台,有效管理人资、财务与帐务,降低人为错误并提升服务品质。
青松总经理周孟贤回忆,公司创业初期是以住宿型机构为主,约莫十余年前,随着机构数量增加,就开始思考如何提供稳定一致的服务品质,因此逐步导入智慧系统,协助第一线护理人员作业。举例来说,每天都必须记录的体温、血压等数值,原本需要人工登载,现在只须用物联网设备量测后,就能直接上传云端,供系统追踪分析。
凭藉科技助力,让青松得以在中部市场快速扩张版图,并陆续复制成功经验至六都,以实现规模经济。
周孟贤透露,青松总公司设有同业少见的六人专责开发单位,不断找地、评估併购专案,目前筹备中的据点就多达19个。
例如,青松手中正在规画两个大型住宿机构,一是位于彰化田中的长照园区,住宿机构将设有187床,预计2025年第三季营运;另一件则是与台北大稻埕大地主隆远集团董事长庄子华合作,要北上在新北淡海新市镇设立大型长照园区,目前正在申请筹设许可,预计2028年第一季开幕。
由于长照机构过去多为「个体户」经营,陈谋观察,有些机构面临创办人年迈或患病无法继续经营,子女却不愿接手;也有同业因为评鑑不及格、人力不足而难以维持营运;这些都成为青松扩张版图的机会,已有不少机构顺势加入青松体系。
规模扩大后,青松的干部和员工调度更具弹性,而稳定的薪资、透明的制度及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也让青松对求职者更具吸引力,尤其在公司股票上市后,对于抢人才更添筹码。
文章来源:阅读全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