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气渐开,穿耳洞也成为一般人打扮自己的方式之一。不过日前有民眾带家人前往大安区某间耳环店穿耳洞,店员告知约为2000多元,但在挑好耳环、穿完耳洞后才告知是「单耳计价」,最终得支付1万多块钱。贴文一出也引发讨论,许多网友也反映曾遇到类似情况,更质疑穿耳洞疑属医疗行为,店家若无相关设备等恐触法。店家回应,沟通上误差产生不愉快愿向消费者致歉,并加强员工教育训练。
据民眾指出,她日前前往东区一间耳环专卖店,欲帮女儿、老公穿耳洞,经过询价后店员告知耳环14k金价格以2480元起,另外穿耳手工费300元,觉得价格合理,数周后就带着女儿、老公来打耳洞,由于提前知道价格当下也未多做询问,结果穿完耳洞却被告知要收1万多元,称耳环和手工费都是单耳计价,总共要花1万1420元,让他质疑被骗钱。
女子控诉,店家在穿耳前未明确告知是单耳计价,只会告知寿星打8折,且当下也未主动提供耳环保证卡及电子发票,直到反映后才说要用店到店寄给她,痛批做生意不实在。不少网友也质疑「东西都一对的哪有单支卖」、「买店家耳环,免费穿洞,哪有手工费」,更有不少网友在店家评论区直言该店家报价不实。
店家负责人邱小姐表示,耳环、穿耳洞都有明码标价,且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以单耳计费,该女子是店里老主顾,接待店长可能认为女子常来熟悉规则,就没有特别提醒,会再加强员工教育训练,而发票跟保卡也是付款当下就会提供,女子当天赶时间来不及拿,店长也保留下来寄回给消费者,过程上可能沟通有落差,让消费者不悦感到抱歉,盼能尽一切可能弥补。
法务局表示,企业经营者对于其提供商品或服务,应提供消费者充分与正确资讯,不得有误导、隐匿或欺罔行为,违者限期未改,依法可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锾,可按次处罚,本案若双方已就穿耳洞项目及金额为口头合意契约即成立,业者不应事后加收金额,店家也应事先清楚标价及计价单位。消费者若有消费争议可向市府提消费争议申诉。
卫生局医事管理科长陈怡龙表示,虽然穿耳洞目前仍不属于医疗行为,店家可以帮客人施作,但仍有一定感染风险,可能会造成化脓、发炎等,近年来已有许多医院、诊所提供穿耳洞服务,建议民眾还是至医疗诊所,由具有医疗证照专业人员操作较有保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