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电于2022年提出协和更新3.0「东移方案」,持续与学者专家深入合作,以兼顾海洋生态及港口安全等面向要求。台电今(16)日召开记者会,由台电董事长曾文生主持,并邀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教授李孟洲、海洋大学商船系教授黄俊诚、海洋大学河海工程系教授翁文凯、海洋大学航运管理系教授林泰诚、云林科技大学环安系教授徐启铭,分别就外界关心的海洋生态、操船及水工模拟、航运影响及储槽安全等面向提出专业见解。
曾文生表示,在整个环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价值不该被忽略,就是供电的稳定与韧性。用电持续成长,既有供电设施也都有一定年限。台电积极推动协和更新的理由也不在营利或赚钱,而是为了贯彻供电的责任。台电会持续努力向社会说明,协和更新计画有必要性。
李孟洲说明,台电针对3.0海域内不同物种已调查了4到8季次,不管是透过珊瑚覆盖率的比较,或当地的九孔、龙虾、鱼类等物种的调查结果,都显示3.0方案对生态的影响确实比较小。
黄俊诚说明,3.0方案未来将增加三道防波堤,经超过6百次的操船模拟,三种商船不论涨退潮,都能成功靠泊,而LNG操船模拟时虽发生高风险案例,但后续依第三方验证结论及引水人建议,在拆除西防波堤、加严LNG船进港的风速条件为每秒10米的条件下,重做操船模拟,高风险案例已降为零。
翁文凯表示,协和计画延长东防波堤,更能阻挡东北季风,对港的遮蔽有正面影响。水工模型试验结果也显示,东移方案对于基隆港码头及协和卸收码头均可符合靠泊要求,对基隆港静稳度几影响非常小。
部分人士引用翁文凯的研究,表示四接在港嘴会造成基隆港平均波高增加一倍,翁文凯为此郑重驳斥,模拟结果显示波高并没有显着差异,甚至还有波高降低的现象。至于发生波高增加一倍之地点,仅有西碎波堤前在北北西波向时发生消波块喷溅现象,但发生机率不到1%,且该处不是码头本来就不可能停船,所以不影响靠泊作业。
林泰诚表示,荷兰、法国及日本等国都有接收站兴建于港嘴的案例。由于协和接收站设于港嘴,LNG船占用航道大约只有30分钟,又于离峰时入港,加上一个月只有二艘LNG船次,以现有台中接收站来比较,不可能出现塞港问题。
林泰诚特别提到,有人担忧港口有接收站,船就不会来了,但航运界有一句话:「货在哪里,船就在哪里」,对邮轮来说,「景点在哪里,游客就在哪里。」对游客而言,庙口夜市的影响还比接收站大得多。此外,全球在减碳效应下,各类型船舶纷纷将燃料从油改成天然气,如果基隆港有天然气接收站,反而创造未来基隆港转型的可能性。
徐启铭表示,台电现在规划的储槽设计,在国际间已经很普遍,技术也非常成熟,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况且规划储槽位置与邻近地区中间隔了一座山,等同于天然屏障。
徐启铭指出,看见许多人提到2017年迦纳接收站爆炸事件,但其实该起事故是油轮卸油时发生意外,波及附近的加油站及天然气接收站内的天然气槽车所导致,并不是储槽本身发生爆炸。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