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台湾常见癌症之一,对国人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对此,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治医师张家铭引述研究指出,每天饮用1杯牛奶,可降低大肠癌风险达17%;此外,若本身携带「乳糖持续表达基因」者,能更高效吸收乳制品中的钙质,防癌效果会更显着。

医师张家铭在个人粉专发文表示,喝牛奶不仅是补充钙质,对于某些人而言,甚至能成为预防大肠癌的秘密武器。他提到,依一项大型研究显示,拥有rs4988235基因变异的人,每天摄取200克牛奶(约1杯),能大幅降低大肠癌风险,其效果比没有此基因的人高出40%。

张家铭进一步解释,在基因学中,rs4988235位于MCM6基因,其作用影响到和乳糖代谢相关的LCT基因。而LCT基因负责生成乳糖酶,帮助人体分解乳糖,消化牛奶。若携带rs4988235的T等位基因,就拥有「乳糖持续表达基因型」,意味着即使成年后,乳糖酶的分泌能力仍持续,避免乳糖不耐症。

至于牛奶为何能降低大肠癌风险?张家铭指出,钙质是其中的关键。它能与肠道中的胆汁酸和游离脂肪酸结合,减少它们对肠道细胞的毒性,从而降低癌变的可能性。具体来说,每天摄取约300毫克钙质(相当于1杯牛奶),能降低大肠癌风险达17%;而携带乳糖持续表达基因的幸运者,防癌效果则更加显着。

张家铭表示,此项研究发现让科学家意识到,基因不仅影响对乳糖的耐受程度,还能直接关联到饮食中的抗癌效果。若拥有乳糖持续表达基因的人,不妨把每天一杯牛奶当作日常习惯。不过,他也提醒,是否适合喝牛奶取决于个人体质,健康管理应该因人而异,唯有了解自身的基因特质,结合科学饮食策略,才能真正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大肠癌 #牛奶 #防大肠癌食物 #乳糖不耐 #钙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