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闻「太晚吃饭会不易体态管理」的说法,到底该何时吃比较好?对此,营养师杨斯涵引述国外研究,整理出3餐进食最佳时间点,分别是不要跳过三餐,因其与代谢风险有关;午餐早点吃,最好在下午3点前完食;晚餐进食时间则与褪黑激素分泌有关,因此建议距离睡前至少2小时吃完,且进食份量应较少。

杨斯涵在个人粉专发文表示,根据研究指出,跳过早餐与较高的代谢风险有关,如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较大的腰围、更高的空腹胰岛素,甚至是增加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

而午餐应该早点吃,杨斯涵说,研究发现,比较下午3点之前、之后午餐进食时间后,晚进食比早进食者减少葡萄糖耐受性、静态能量消耗。

至于晚餐,则应在睡前至少2小时食用。杨斯涵提到,晚餐进食时间与褪黑激素分泌浓度有关,研究显示,距离习惯睡眠时间2.5小时内进食晚餐的受试者,在高褪黑激素水平的情况下,葡萄糖耐受性下降。另外,晚餐摄取热量最多的受试者,比起早餐摄取热量最多的受试者,有较高的胰岛素抵抗,因此建议在三餐比例分配中,晚餐要吃最少。

杨斯涵表示,研究推测与3种生理机转有关。首先以生物钟而言,当破坏此节律后,如在晚上褪黑激素水平较高时进食,可能会导致与肥胖相关的问题,如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调节不良。另外,晚型生物时钟的个体,在夜间进食(睡前2小时内)时,肥胖机率增5倍;而对于早型生物时钟的个体,在早晨(醒来后2小时内)摄取较高的热量时,肥胖的机率减少50%。

其次,杨斯涵说,基因因素也占其中一部份,PERILIPIN1基因和褪黑激素受体1B(MTNR1B)基因,可能会调节食物时间对减重和代谢的影响。最后,肠道菌丛亦会影响,当晚餐晚进食时,会对微生物菌丛的多样性和组成有不良影响,且与早进食者相比,晚进食颠倒了唾液微生物组多样性,这可能对宿主的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进食时间 #糖尿病 #早餐不吃影响 #褪黑激素 #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