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重返白宫,「川普风险」看似乌云罩顶,台湾2025年将如何?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连贤明接受CTWANT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讨论还言之尚早,但他确实是一个大变数。」不过,他给了一个重要提醒,「韩国三星在美国的游说人力,是台积电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

分析台湾2025年的经济走势,连贤明以「震盪走高」四字,简单做出总结,「震盪,是因为目前不确定性增加满多;走高,则是半导体等优势的产业还会持续。」

连贤明原是政治大学财政系特聘教授,2024年8月借调担任国家级智库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岁末年初,各大财经智库多提出来年展望,中经院最新预测2025年GDP年增率3.22%,较2024年的3.96%走缓,而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约1.93%。

连贤明受访时直言,「去年是比较好的一年」,因为前年基期比较低,今年GDP年增率不太可能像去年那么多,但台湾在优势产业向好的趋势不变,AI还会扮演经济神队友,目前还看不到明显的对手。

至于今年CPI预估1.93%,低于2%的通膨警戒线,他解释,「今年没有办法像过去十几年来通膨那么低(除疫情后2022年为2.95%,疫情前CPI年增率介于-0.31%到1.4%),原因是少子化越来越明显,人力的供给越来越困难,会推升薪资水准。」

连贤明表示,今年台湾半导体等优势的产业还会持续。(图/翻摄自Nvidia CES 2025 keynote)
连贤明表示,今年台湾半导体等优势的产业还会持续。(图/翻摄自Nvidia CES 2025 keynote)

不同于过去,去年台湾贸易最大的变化是美国超越中国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过去台商努力进军中国,希望把中国消费市场变成『练兵』的地方,可是成果不理想」,现在台湾最强的产业半导体,则卡关「国家安全」上,「我们大概没办法『左右逢源』,选择供应链『价值观接近』的安全一些。」连贤明说。

他解释,过去全球化主宰全球经济,地球是平的,哪里便宜,就到哪里採购、到哪里生产,但近年美中贸易战、COVID、热战⋯⋯,让许多厂商吃尽苦头,愈来愈多企业及国家开始思考「在地化」和「区域化」取代全球化的可能性。

和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全球化已死」论点不同,连贤明认为「全球化还在,只是慢下来了,甚至在逆转。」特别是在半导体产业,全球化「下降的速度快」,因为关键性产业背后有国家安全的考量,现在很难想像,「美国跟中国会在半导体产业上合作。据此,连贤明观察,制造供应链「短链化」趋势,越发明显,长链变短链的重组过程中,政治力介入力度也越来越大,台积电赴美设厂就是一例。

对于台湾社会忧心,台积电赴美设厂恐「去台化」,连贤明笑着说,「2002年台湾就经歷类似的讨论,那时热议半导体去中国设厂会不会完蛋。」20多年后的今天,台积电反而越来越壮,假设用这个方面来看赴美,现在很多讨论都言之过早。

连贤明2024年8月借调担任国家级智库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图/刘耿豪摄)
连贤明2024年8月借调担任国家级智库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图/刘耿豪摄)

不过,连贤明清楚指出,台湾2025年最大变数是这2个男人,「川普」和「习近平」,「这两位都是不晓得会做什么的个性,所以更要做好准备,因为要做时他们一定是非常快。」

川普重返白宫前以昭告天下,将加徵关税,这对台湾经济杀伤力有多大?连贤明表示,川普1.0时也有课税,但对台企影响不大,因为台企很大比例是做ICT(资讯及通讯技术或资讯通讯科技),ICT本身在国际上就是免税,现在2.0到底怎么课税还不知,假如纳入ICT,对台湾肯定影响很大,但即使成真也有程序作业时间,下半年才会比较清楚,落实可能要到明年,台湾还有时间准备。

川普2.0供应链会否进一步洗牌?他认为仍要观望,因为「不确定川普要做什么」,趋势确实存在,但对台湾未尝不好。

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台湾确实要提前做好准备。连贤明表示,台湾企业国际化的准备和国际大企业距离还很远,举例来说,韩国三星的游说人力是台积电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台湾企业目前没有准备好迎接这部分,这才是比较大的挑战。」

他提醒,对川普可能出的招式,政府与民间可先沙盘推演,预做准备,比如军售,过去有很多买不到,现在反而可以利用这种契机,「谈判之前要准备好」,这才是重点,可替台湾争取到比较好的待遇。

更多 CTWANT 报导

#台股 #股市 #经济 #中经院 #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