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是人体的防卫机制,但它不是拚出来,而是「刚刚好」养出来的。对此,减重医师萧捷健表示,过度或不足的运动、睡眠、淀粉摄取,甚至晒太阳,都可能让免疫大军崩溃。其中他提到,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能强化身体对疾病防御能力,过度运动反而会引起反效果。

医师萧捷健在个人粉专发文,整理出以下4个有助于提升免疫力的关键习惯,但他也强调,免疫力是平衡的艺术,过度与不足都可能令其下降:

1、适度运动:根据美国研究指出,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可增加自然杀手细胞(N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进而强化对病原体的防御力。然而,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像是马拉松等,则会暂时抑制免疫细胞功能,此现象称为「开窗理论」,使身体在运动后数小时内更易感染。因此激烈运动后,到人多处务必戴好口罩,并充分休息,最好避免连续剧烈训练。

2、适量淀粉摄取:碳水化合物是免疫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长期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生酮饮食)可能削弱免疫反应;反之,过量摄取精制淀粉(如白米、甜点)也会引发高血糖环境,抑制巨噬细胞功能,并增加肥胖风险,而肥胖与免疫失调密切相关。若在採取碳水循环饮食法者,建议中碳日选择全谷类、地瓜等优质淀粉,高碳日的隔天,记得用低碳日来平衡。

3、适量睡眠:德国研究证实,睡眠剥夺会减少T细胞活性,并降低抗体产生,增加感染风险。但睡眠过多也可能有害,美国追踪研究就发现,长期每晚超过9小时睡眠者,慢性发炎指数较高,可能与活动量减少、免疫细胞功能下降有关。成年人建议每日维持7~9小时睡眠,以平衡免疫调节。

4、适度阳光曝晒:适度阳光曝晒有助合成维生素D,此营养素对免疫细胞的分化与功能至关重要。研究指出,维生素D不足会减少抗微生物肽(AMP)的生成,削弱对病原体的防御力。然而,过度曝晒可能增加皮肤癌风险,且过量补充维生素D(如超过每日4000 IU)可能导致高血钙症,反而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建议每日摄取600~800 IU维生素D,并透过每周2~3次、每次10~15分钟的温和日晒。

萧捷健提醒,若发现运动后疲惫超过24小时,或睡满8小时还是累,这些都是过劳信号。千万别跟风断醣,或狂练马拉松,找到可持续的生活节奏,并补充维生素D、减少发炎指数,精准调整生活习惯,才是正确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免疫力 #快走 #睡眠时数 #维生素D #运动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