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今年推动医院个别总额,为避免衝量,要求大医院营收的门诊占比不超过55%。健保署长石崇良表示,目前医学中心的平均大约就是55%,区域医院则差不多是56、57%,地区医院则约6成。为促进分级医疗,将医学中心订于55%以下,慢慢去调控,不是一夕之间就要。若无法达标,将依成长人数、人次、单价、疾病复杂度4参数,要求医院提出说明,也将影响下一年的成长。
根据去年度健保总额医学中心申报资料,门诊占比最高的前5大医院为国泰(61.4%)、万芳医院(59.5%)、新光医院(59.1%),台北马偕(58.2)、新竹台大(56.7%)。对于外界所担心影响医院营运,石崇良表示,个别总额的制度只是「服务的转换」,让大医院多注重急重症的收治,这样医院的收入反而会被保障,而慢性、稳定的病患则下转,达到分级医疗的目的,不会影响医院收入。
石崇良表示,以北荣来讲,目前营收的门诊占比就低于55%,应该没有问题,只要按照他现在的做法就可以了,另三总、林口长庚医院也已在这个范畴内。现行医学中心平均大概就是在55%左右,区域医院差不多在56、57%。地区医院则约6成。为让医学中心和区域医院有区隔,才订在55%以下,其实并不是太高的要求。
过去健保署曾实施门诊减量2%的政策,但石崇良认为这是「齐头式平等」,等于门诊占比5成的要降2%,6成的也降2%,这就显得不公平。55%以下的门诊营收,会慢慢调控,不是一夕之间就要达到,健保署也会参考4个主要参数,包括成长人数、人次、单价、疾病复杂度,不是一概而论。未来若医院无法达标,会要求提出说明,用参数来谈谈未来怎么成长比较好。
今年医院总额比去年成长370多亿,平均每季增加90亿。石崇良相信,这样的预算足以让医界好好运用,希望朝向对的方向,也就是急重症、住院优先,而不是持续地去衝高门诊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