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联合相关部门近期成功推动大陆首张热食类餐饮机器人营业许可证,声称此一突破性举措为餐饮行业智慧化开辟新路径。不过,以目前大陆北方都市卖的煎饼馃子每份售价大约为5~10元人民币(约合台币21至42元),是许多底层民眾谋生的行业,用数十甚至上百万人民币来制造并维护煎饼机器人是否合算令人怀疑,它抢了什么人的饭碗则更令人关切。
据《快科技》报导,获得该热食类餐饮机器人营业许可证的煎饼机器人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从摊麵糊、翻面、加料到卷饼,整个过程仅需3分钟。而这几个简单的程序背后却凝聚了100多项智慧财产权、上万个零部件以及机器人公司长达8年的研发与打磨。
报导说,该机器人还配备智慧萤幕,消费者可根据个人喜好在萤幕上选择煎饼种类与配料,并通过扫码支付完成订单。此外,顾客还能自由选择是否添加香菜或辣椒,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
据称在获得首张《食品经营许可证》后,该公司已开始批量交付近百台煎饼机器人,并将2025年的订单目标定为5000至10000台。未来该煎饼机器人公司还计画将技术推广至开发现蒸、现烤等系列机器人,进一步拓展智慧餐饮的应用场景。
煎饼馃子是发源于天津的着名小吃,当地人最先以它为早点,目前已扩展至整个北方与南方各大小都市,成为城市内价格低廉、随处可见的小吃。煎饼馃子在不同的地方做法也有些差异,主要材料大多以麵糊薄饼为主,加上鸡蛋、油条或炸馃子,配以麵酱、葱末、腐乳、芝麻、辣椒酱等佐料。这种价格低廉的小吃一般都是推着小车在街口或街边摊檔贩卖,制作一份大约3至5分钟,售价仅5~10元人民币,是都市中许多社会底层民眾的谋生工具。
令人纳闷的是,这些高科技公司花数十上百万人民币与先进技术做出机器人煎饼馃子售价可能要贵得多,但是花这么多制造与维护经费做出售价只有10几元人民币的商品是否划算,确实令人怀疑。换个角度看,一家拥有大量资金的高科技公司为这十几元煎饼馃子生意来抢社会底层民眾赖以糊口的饭碗,这到底值不值得?更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