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太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马博在澎湃新闻撰文评论指出,5日大陆全国两会上,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议题受到关注。很多企业将目光放在「出海」。出海无疑是破「卷」之道,但「卷完国内卷国外」的低价卖货式出海思路,并不可取;「出海反卷」要着眼于高品质发展、具有长期主义眼光与共赢思维的高水准出海,才能避免「内卷式」竞争。
之前,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围绕整治「内卷」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认为,透过创新和出海两大核心路径走出「内卷」,必须引导企业跳出「红海内耗」。
马博指出,自去年大陆中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以来,社会各界围绕着反「内卷」理论、实践展开讨论。科技创新和出海正成为当下破解「内卷」关键路径。
科技创新是破解「内卷」的根基,市场是破解「内卷」的引力也是推力。要真正走出「内卷」,除了创新外,还在于市场层面要突破供大于求局面下的存量博弈困境。于是,很多企业将目光放在了「出海」。然而,部分企业单纯将全球市场视为消化产能的管道,进而在国外市场大打价格战,可能只是复刻大陆国内的「内卷」困境。
文章认为,从大陆国内「卷」到国外,这是治理「内卷」尤须注意的次生问题。单纯地走「卷完国内卷国外」的价格战路径,并不利于大陆现代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出海无疑是破「卷」之道,但低价卖货式的出海思路不可取。
「出海反卷」要着眼于高品质发展、具有长期主义眼光与共赢思维的高水准出海。企业要在经营中自觉把自己看作是「全球化企业」,将全球化营运上升为一种战略、一种能力,通过整合利用全球的资源和人才,整体提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并在与目的地市场及供应链伙伴共赢的前提下建立市场竞争力,如此方能实现高品质的「真出海」。
马博表示,企业自身的高品质「真出海」只是第一步,而真正走出「内卷」则要实现产业链的集群出海。让一些拥有杰出海外营运能力的龙头,成为中国产业链出海的「母舰」,带动更多配套企业联合出海。
引导链主型龙头企业组织上下游配套企业,建立涵盖「研发-生产-服务」的产业链创新出海联合体,形成中国企业间的产业链闭环,推动中国产业从「单点出海」向「全链共赢」升级。总之,反「内卷」要扎根科技创新,并用好出海这一破局之锤,真正实现从「内卷红海」到「创新蓝海」的跨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