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闻「少吃红肉可预防大肠癌」的说法,使红肉被贴上不健康标籤。然而,营养师表示,吃红肉对于健康并非罪不可赦,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烹调方式及食用份量。而红肉除了富含蛋白质外,还拥有许多构成造血功能的重要元素,更是补铁圣品。

卫生福利部南投医院营养师黄淑敏表示,禽类(两只脚)及鱼类属于白肉,而畜类(四只脚)则属红肉。而红肉的胆固醇及饱和脂肪比白肉含量高,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也会增加罹癌的机率,因此近来许多健康饮食议题都建议少吃红肉。

但黄淑敏解释,其实红肉是很好的营养来源,除了富含蛋白质外,还是脂肪食物来源之一。此外,红肉富含铁、铜等矿物质及维生素B群,尤其是B12,这些都是构成造血功能的重要元素。她进一步提到,铁质可分为血基质铁和非血基质铁,前者来源多半是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尤其是红肉所含的血基质铁,较容易为人体所吸收;而后者则主要存在于深绿色蔬菜,但人体吸收率相对较低。

因此,黄淑敏说,当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或处于缺铁的急性期阶段时,都建议适当补充红肉,以加快铁质的吸收,有助恢復健康,可说是补铁圣品。

黄淑敏强调,红肉不是不能吃,但应选择新鲜且非加工及重组的肉品,适量地摄取。每人每日建议摄取约3~8份豆鱼蛋肉类食物,其中动物性食物占3分之1;一份肉类大约为一两重,且尽量食用瘦肉部位。另外,少用炸的方式烹煮且不要加入过多调味。她提醒,不论享用红肉或白肉,都该多搭配蔬菜,增加纤维摄取,均衡饮食才是保持健康的要素。

#红肉 #白肉 #补铁 #蛋白质 #红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