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公车车门夹伤事故频传,台北市议员曾献莹9日表示,收到民眾陈情,搭乘公车,因司机误触车门开关,差点被夹伤,且近3年夹伤事故件数逐年攀升,建议市府应盘点事故发生率高的路线,优先补助车流、人流密集的公车路线加装主动式车门感测系统。北市公运处说,预估2030年公车将全数装设车门感测安全系统。

根据公运处统计,2022年公车关门时共夹伤254位乘客、2023年夹伤338位乘客、去年则夹伤353位乘客。曾献莹感嘆,公车是台北市民最依赖的交通工具,去年市区公车的平均每日载运量就达109万人次,然而短短3年公车夹伤事故竟爆增近百件,自己近期也收到民眾陈情,因司机误触车门开关,差点被夹伤。

曾献莹说,北市交通局在2022年8月已要求公车业者在车门与座位区之间加装塑胶隔板,避免乘客将头、手穿越车门旁檔板刷卡空间,以致车门开启时遭夹伤情形,同年11月,中央交通部也修订相关《道路交通安全规则》,但公车车门夹伤案件仍持续增加,显示现行措施效果有限。

曾献莹建议,市府应盘点事故发生率高的路线,优先补助车流、人流密集的公车路线加装主动式车门感测系统,透过无线电波与红外线侦测,确保车门在没有阻碍时才会关闭,并要求业者强化驾驶培训,提高司机警觉,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全面提升公车安全。

公运处表示,目前台北市公车已配备防夹装置及警示灯,但仍有部分物品,如雨伞、衣物,可能无法被感应到,导致夹伤事故时有发生,为提升安全性,市府自去年起补助公车业者装设主动式车门感测安全系统,确保车门在完全无阻碍时才会关闭,以降低夹伤风险。

公运处说,这项补助计画除考量业者的作业时间与预算,也与交通局「119年台北市全面汰换电动公车」政策同步进行,让业者在引进新电动公车时能一併安装,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根据统计显示,去年已补助276辆公车,涵盖436个车门,2026年预估装设率达50%,2030年则会全数完成。

#台北市 #公车 #夹伤 #乘客 #感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