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花旗以及日本野村等全球性的银行业者来说,若大陆的产能超过国内所需,那么在2025年剩下的日子里,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或许都会在负值内游走。
近期,因中国大陆的人民银行,把人民币的匯价平稳放在第一位,而非货币宽松政策,能否免于中国大陆进入通货紧缩阶段,取决于当政者是否可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全球最大的政治风险顾问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认为,最新的通膨数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通货紧缩的环境是长久的现象,而非短暂的。产能过剩加上相对保守的货币政策立场,实际上会延长而不是减缓通货紧缩的压力。
花旗以及野村都预估,中国大陆三月的消费者通膨或许会反弹,但最多是接近零的位置。另外,彭博社的调查指出,2025年中国大陆的CPI应该只有0.7%。过去两年来,经济学家对中国大陆的通膨预估,一直大于实际数字。
二月份,中国大陆的通缩压力似乎有扩大迹象,例如,服务业价格以及消费者的耐久财花费双双下跌,不含鲜食与能源的核心再核心CPI,是2021年以来首次下降。
大陆财政部预估,2025年名目的经济成长率将达到5%左右,跟中央政府经过通膨调整的目标值一样,代表整体的物价涨幅大概是零。中国大陆整体通膨已连续两年都在下跌,这次通货紧缩可能会一直持续到2025年底,是自1960年代以来,最长的通货紧缩时期。
经济学家指出,物价下跌其实对企业获利、劳工薪资以及财政收入都不好。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货紧缩可能导致投资与消费双双减少。如果北京政府没有在财政以及货币政策上双管齐下,通货紧缩将继续影响到经济成长。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防范国内外衝击是货币政策更重要的考量因素,货币政策对通膨数据的敏感性比,暂时比较不强。欧亚集团表示,中国大陆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抵御来自美国的威胁,所以加倍投资科技与重工业,要比解决国内通缩的问题更加来得要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