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毕业前跟我爸妈说,我大概再十年就会被AI取代;然后,ChatGPT出来的时候,我说我再两年就会被取代。」萨泰尔娱乐全端工程师冯元诘没想到,两年之后,他不仅没被取代,还成为程式高手眼中,用AI用的最欢乐的工程师。

自ChatGPT问世以来,关于软体工程师会不会被取代的讨论就没有停过,各大研究调查中,受AI衝击最大的职业,工程师总是名列前茅;过去一段时间Google、Meta等各大科技厂的裁员、人力冻结,更成为明摆在眼前的挑战。

但冯元诘过去两年多来,不仅没被淘汰,还用AI大大拓展了个人技能树,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

最经典的一个例子,是他曾收到公司同事传来这样一个需求:「十二月七日贺博台疯会在影城举办首映会,希望可以有现场即时弹幕,让观眾当下即时回馈想法,一起吐槽」。

然而,他本身专长是后端系统开发,当时基本上可以说是毫无头绪的情况下接下任务。

他用关键三步,一周打造即时弹幕系统

但最后,他只用了一周,就将那一段没有具体方法与规画的叙述,变成了真实。

他表示,当时採取了三个关键步骤:一,先请AI搜寻,确认过去是否有可以快速实现这项需求的参考案例;二,若有,进一步研究该参考案例的程式码;第三,根据本身使用情境,做程式码调整。

这当中,尤以第一步最为关键,也最容易被忽略。冯元诘表示,如果一开始就疯狂询问AI解方,很可能会在忙了半天后才发现,那其实只是一个AI幻想出来,无法实践的解答。

但AI找出参考案例后,落实,就有了可能。

对他来说,这次经验让他增添了新技能;对萨泰尔则有如打开了想像的边界。

「小冯(指冯元诘)他进来之后,对我们来说相当于就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变多。」萨泰尔娱乐共同创办人郑晴元说,他们现在更可以开发出因应使用者需求而生的工具,而不是让使用者想办法去配合现有工具的框架。

例如,冯元诘过去这段期间,也协助团队将零用金请款流程自动化,以及运用在制作弹幕学习到的能力,再陆续为同事实现更多不同形式的创意,而且开发速度越来越快。

访问当天,他秀出电脑上最新作品说:「今天早上十点半到公司,十一点半就做出来了。」

此外,一般开发客户管理系统,可能会需要配置两到三名工程师,并且要耗费数月时间才能完成,但透过和AI讨论,他得以处理过去可能要累积十年经验才能处理的系统架构问题。最终仅花不到两个月,就让这套用以解决过去萨泰尔因应不同活动、不同场次、不同贵宾组合,需要管理和连结多个Google sheets复杂表单问题的礼宾系统,成功上线。

他对成果相当有自信:「它现在是一个很棒的程式码。」

探索AI可能性的关键:不设限的心态

在有二十年程式开发经验的刘依语眼中,冯元诘是工程师使用AI一个很好的典范。并且认为他的经歷,凸显出保持开放心态,对于工程师使用AI的重要性。

因为她知道对工程师来说,AI还不够厉害,也因此降低了工程师拥抱AI的意愿。但在跟AI协作这件事情上,她认为重点其实不在AI有多聪明,而是「AI可以帮上你的忙,那你有没有去探索它可以帮上你忙的地方?」

如果不是这样不设限的开放心态,就不可能积极去探索各种AI工具的可能性。

「我觉得这两年的感受就是,AI没那么容易杀死我们,因为它过来的时候,我们事实上也就是拉着它可以一起往上,就是不要掉下去就好了。」冯元诘说。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商业周刊》网站。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业周刊第1948期
商业周刊第1948期
#AI #工程师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