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9月普发现金1万元? 「普发能常态化」主计长这样说 @ChinaTimes ​

立法院财政委员会24日排审《预算法》修正草案,盼还税于民,作为未来普发现金「常态化」的普通法源。行政院主计总处主计长陈淑姿强调,原则上不支持这项法案,过去普发现金有其特殊目的,当初是为振兴经济,才会提特别条例送到立法院审议,并强调这样修正会让政策执行没有弹性,建议立院审慎研议。

国民党立委王鸿薇、赖士葆提案修正《预算法》第81-1条,新增规定要求政府税课收入实徵净额达到预算编列数120%,或法定赋税收入实徵数大于预算数3,000亿元时,应优先办理普发现金。赖士葆会前受访表示,将照程序审查法案,由于仍有其他立委版本尚未提出,估最慢将在2周后完成法案初审程序、送出委员会。

国民党立委林德福则提案主张,若法定赋税收入实徵数大于预算数,优先办理减少举债、扩大照顾经济或社会弱势者,以及挹注劳保基金、公务人员退抚基金、国民年金、全民健保基金。

国民党立委林德福质询时,询问是否认为将还税于民常态化、法制化没有讨论空间,而政府曾经普发过6000元现金,未来是否能将此作为普发现金的门槛。对此,陈淑姿表示,从政府的立场来看,原则上不支持这项法案,并强调,这样修正会让政策执行没有弹性。

陈淑姿指出,当初普发现金的发放有其特殊目的,主要是为了加速经济振兴与促进疫后消费,经立法院同意后才会再去回编预算,盼能稳定经济成长,并且当时的经济成长率仅为2.1%。因此,政府才提出特别条例,并经过立法院审议后编列预算,确保现金发放能够维持经济成长。

陈淑姿表示,若税收实徵超过预算数额,并不代表当年度财政有盈余,需先弥补短缺并扣除法定还本后,才是政府可用的财源。累计盈余必须等审计部确认后,才能进一步编列预算。政府的财政资源将会优先用于民生、弱势及国防等重要项目,不一定要发放现金才算是对民生有利。

主计总处说明,2024年岁计剩余须待2025年7月审计部审定后,循程序编入预算后方可运用,若税课收入实徵数超过预算数的额度,纳入《预算法》常态化规范限定用途,无法保持弹性,年度进行中若发生重大灾变或疫情,相关额度将无法优先因应,此外,政府普发现金有其政策目的,适用特定事项及时间,应以特别条例规范。

#普发现金 #弹性 #陈淑姿 #预算数 #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