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分署斥资4千余万整修澎湖马公市西卫和湖西乡红罗两处海堤,但因设计的无障碍坡道入口处为防机车骑上去,竟然设置车阻,连同轮椅都过不了,失去原意,且堤外阶梯阶中有阶,却不是一直线上下,亦让人不注意踩空摔倒,引发社群讨论。

经济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分署斥资整修澎湖马公市西卫海堤前原貌。(翻摄Google MAP/许逸民澎湖传真)
经济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分署斥资整修澎湖马公市西卫海堤前原貌。(翻摄Google MAP/许逸民澎湖传真)

对此,经济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分署副分署长黄庸评表示,无障碍坡道因为高差2.8米,不符内政部的定义规范,所以不以无障碍坡道称呼,且当初设计时并无车阻,只是地方反应一直有机车会骑上去,所以后面才增设。地方若有不同意见会再找村长、社区理事长会勘解决。

民眾走澎湖马公市西卫海堤外堤阶梯,差点跌落,在群组贴文引发讨论。(翻摄LINE群组/许逸民澎湖传真)
民眾走澎湖马公市西卫海堤外堤阶梯,差点跌落,在群组贴文引发讨论。(翻摄LINE群组/许逸民澎湖传真)
经济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分署斥资整修澎湖马公市西卫海堤,堤外阶梯落差大,虽然阶中有阶,却不是在同一垂直面上,易让人不注意摔倒。(许逸民摄)
经济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分署斥资整修澎湖马公市西卫海堤,堤外阶梯落差大,虽然阶中有阶,却不是在同一垂直面上,易让人不注意摔倒。(许逸民摄)

至于堤外阶梯阶中有阶,却不在同一垂直面上,是为了引导民眾下海走向西卫塔尖,高差50公分的大阶梯,是为方便成年人可以坐下休息赏夕阳等,现场稍微有用色差提醒,只是没那么明显,会再考虑改善。

澎湖县早年以降低大潮来临或颱风侵袭时,发生波浪挟带海滩泥沙越过堤顶,造成护岸、公路与房舍等结构物之损失及破坏为由,滥建大量海岸防护工程,包括内海滩岸,甚至一些无设施之空地也都水泥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而一直被诟病。

因此,现今已甚少新建海堤。但可能过去既有水利设施经费仍太充裕,因此水利署现多以澎湖海岸防护工程设施兴建已久,加上民眾对环境关怀提升,对于休閒活动、海岸景观、亲水设施日受重视,发包降堤工程,并以环境改善和亲水为由,在堤上设置凉亭等。

其中,人数最多之马公市西卫和生态丰富之湖西乡红罗两处海堤,就是水利署认定为具发展潜力海堤进行整体环境改善工程的10处海堤之二,号称满足安全性、安定性、耐久性与融合性等四大主要因素,融入地方特色及地质特性,将既有海堤及海岸线注入新气象,提升澎湖县本岛多处海堤及海岸线环境美感度。

因此,在111年发包整建长度分别为220米、406米的西卫和红罗两处海堤作实际示范,号称展现确保海岸防灾、减灾之基本功能,并能兼顾亲水及游憩等层面与实现海岸永续利用的愿景目标,并在112年完工。

#澎湖 #海堤 #无障碍坡道 #整修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