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内政委员会今(27)日召开「住宅法修法系列公听会(一):社会住宅之现况及展望」,针对社宅经济或社会弱势比例与标准、租金分级制度、需求评估、学生纳入社宅体系等议题讨论;内政部政务次长董建宏表示,「社会住宅租金分级收费原则草案」已参採民间团体所建议,希望广纳身分别与所得状况提供合理照顾,近期将完整公布。
内政部表示,今日公听会中有关提升国内社会住宅用地供给的建议,包括审议中的区段徵收或市地重画等整体开发案件,已与县市政府取得共识,会积极留设土地供兴建社会住宅使用,也与交通部共同就运用捷运场站增额容积,必须优先用于社会住宅兴建,以符合TOD大眾运输导向及全民共享发展效益目标。
内政部指出,「百万租屋家庭支持计画」今年至2032年持续就「直接兴办、包租代管、租金补贴」三大方向努力,协助青年、新婚家庭、弱势族群及学生能有安稳住所,另外因应新修正之财政收支划分法,中央后续必须调整相关政策,并要求地方政府在推动整体开发时,也必须承担起社会住宅兴建责任,同时强化与民间合作机制,以扩大民间参与社会住宅政策推动量能。
董建宏表示,对于弱势者的照顾,会积极介接卫生福利部及社会福利团体共同以「软硬合作」方式,让入住社会住宅的弱势者能有充够支持,而青年学生照顾部分,则会与教育部合作,透过包租代管政策为学生提供在校外租屋的支持、确保居住权益,并在相关会议纳入青年及学生代表,一起进行居住议题讨论。
内政部提到,《住宅法》是保障全体国民居住权益,实践我国居住正义的重要法律,而社会住宅则是政府落实国人居住协助的重要措施,因此无论是法令修正、社会住宅入住身分资格、分配比例、租金订定、租赁市场监督、居住需求调查更全面及设置社会居住登记平台等调整,皆须详细评估政策对于各族群居住权益之影响。
内政部强调,因此内政部会持续邀集各方研商与凝聚共识,适时检讨住宅法及相关规定,以回应民眾对于社会住宅的需求与期待,共同为下一代及更长远的住宅政策发展来努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