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30岁以前是不能自己吃饭的,但是30岁以后我学会了自在,学会了怎么跟自己玩,就是我可以很自在地独处这件事情,是我现在非常享受的。然后生活上的变化是,我以前无时无刻都一定要听音乐、一定要放音乐,不管我在干嘛,我开车一定要放,可是我现在就是安静,家里也可以安静,然后车上也可以很安静,我也不知道它是不是有真的很明确的什么意义,可是至少我现在很自在、很喜欢这样的状态。」
大霈成为艺人前对这行业完全没有任何想法,大学时念织品系帮学长姐走秀,因缘际会成了模特儿,拍广告、拍杂志,总觉得「表演」是很日常、不用去学的本能,后来才发现这是自己的天赋,这是自己需要认真的工作、从中找到使命感。
像是让大霈拿下金钟奖的《水下三十米》跟《原来是匠紫》,都是得要上山下海的节目,每次拍完都累到怀疑自己到底是哪来的勇气?下次一定要拒绝,但只要找到邀约中有个正向的核心,就会被吸引,像是「陪伴」,陪伴观眾认识世界、陪伴观眾度过一段时间,这也是走下去的原因,像这次参与的实境节目《不在我的世界当勇者》,因为很多参加者都是想认识的、也期待彼此能碰撞出什么火花,所以「交到一群好朋友」就是这次非常大的收穫,尤其个性又是喜欢跟大家在一起完成某些事情,现在这只喜欢群居的巨蟹,自在地在一个人跟一群人中悠然自在。
「我长大后回顾了这么多的起起伏伏、辛苦的地方、当然也有快乐的地方,妳要有苦才有甜嘛,可是我常常会觉得一个大的事情共同完成之后,那个使命感跟那个成就感,其实是我非常享受的,所以才会喜欢拍戏啊,你看我们拍戏就是几十个人聚在一起,完成这个、江湖再见、结束了杀青,但是下一个(戏)又是这样聚起来、然后又再分散,所以其实我会觉得共同完成一件大事,是很棒很棒的感受。」
什么时候开始感受到这种满足?大霈说:「我觉得从《水下三十米》开始,那个过程很苦,主持人这个角色又是从0开始,虽然之前有过一些经验,可是其实都不算真正的主持工作、都是反射动作。再来就是电影《消失的情人节》,以为演过戏、好像表演没什么问题,调整我一下就好……结果是其实是砍掉重练。」
「有很了不起吗?其实没有,就只是认真完成一件事情而已,不需要全世界给妳拍拍手说『大霈妳好棒』,当然被称讚会很开心,可是根本的成就感应该要源自于内心、自己完成这件事情,而不是别人对妳的肯定。」勇者不一定要所向无敌,坚定内心、顺着水流接受该来的一切,那个满足感就值得了。
近期除了实境节目《不在我的世界当勇者》,大霈也参与人生第一出音乐剧《三个傻瓜》的演出,专访中分享每个身分的乐趣,曾经有个阶段最喜欢被叫「演员」、还有身为音乐人的那个大霈,对自己的意义在哪,请打开时周大红人YouTube频道(https://reurl.cc/4QmVGX)以及PODCAST频道(https://reurl.cc/RjM7An),每个人都可以像大霈一样,当个无愧于心的勇者。
更多 CTWANT 报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