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关税新措施无差别全面调升,台商近年的海外布局全被打巴掌。根据调查,台湾中型集团自2023年以后在东协地区成立的25家分子企业中,目前仍在初期营运期,甚至有21家尚未有营收贡献,4家已有营收的分子企业,其营收也都低于1亿元,正当要进入营运轨道时,却面临美国对全球国家的对等关税战,东协国家也是首当其衝。

大数据集团 CRIF 8日发布2025年版「250中型集团企业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自2018年美中贸易战开打,台湾中型集团就开始作「西退转南进」转型的准备,自中国大陆移出,如投资家数连续4年下滑;同时大量转进东协,如2023年在东协十国所投资的341家分子企业中,有107家是2018年之后因应美中贸易战才成立的公司。

CRIF分析,2023年中型集团全球分子企业已增加至4,132家,较2022年成长7.83%,为2013年以来最高的投资家数成长,并为连续17年投资家数成长。分析中型集团在此波对等关税税率高达40%以上的国家,所设立的分子企业家数分别为越南101家、柬埔寨28家、缅甸5家、寮国2家,合计占全体东协分子企业341家的39.88%,若加计对等关税达32%以上的泰国66家、印尼26家,合计家数达228家,占全体家数的66.86%,其中除印尼的对等关税率与台湾同为32%,其他五国的对等关税率都高于台湾,也成为重灾区。但在对等关税较低的新加坡(10%)、马来西亚(24%)、菲律宾(17%)则各只设立52家、37家及26家,布局家数较少。

CRIF指出,作为大型集团预备队,一向具有成长型集团特质的中型集团,在美中贸易战的2018年开始由「西退转南进」, 随着代工基地移转也已投入资金运作,在资源有限下,于供应链运作只能视国际客户的动向被动因应,因此在此波的川普发动全球对等关税战中遭逢打击。

该调研团队示警,CRIF认为中型集团资源远不如大型集团,在面对对等关税的衝击下,所受到的营运影响比大型集团更大;而且,中型集团元气尚未恢復,且营运底气不足,应变能力亦不如300大集团,2025年至2026年将是中型集团艰困的两年,政府对于正在茁壮中的中型集团应予以关注,提议各产业公会及产业智库则应召开产业因应会议,找出各产业供应链的应对方案。

#中型集团 #对等关税 #东协 #CRIF #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