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营养午餐供餐品质不一,有学生反映午餐太油、太咸,菜色单一,根据统计,六都学校美日产生厨余平均高达一公吨。《学校供餐法》草案即将进入立法程序,学生代表、立委今日举行记者会,呼吁供餐会议纳入学生代表,同时,教育部应定期调查、分析,检讨学校饮食政策。
各地营养午餐供餐资源不足、品质不均、标准不一与专业人力短缺等问题,中央立法已势在必行。然而,在这项攸关全国两百多万学生健康权益的制度设计中,最直接受影响的使用者「学生」却始终缺席,立委林月琴等人今日与学生团体举办记者会,呼吁应制度化学生的参与机制,倾听学生对学校餐食的观察与建议。
台北市復兴高中3年级学生余佩君表示,餐点内容常常常单调重复,只有少数品项轮替,甚至曾吃过发霉或变质的食物,蛋白质明显不足,学生想要反映餐点品质的疑虑时,申诉管道非常有限,往往只能透过老师或家长传话,但这些意见大多石沉大海,缺乏回馈与改进机制。
桃园建国国中7年级学生萧钰儒也说,同学间讨论发现,很多人反映甜汤太甜、口感不佳,炸物比例太高,让人容易腻、也不太健康。虽然学校让学生参与票选厂商,实际供餐后,很多学生还是选择吃得少,甚至到福利社买别的吃。他进一步说,营养午餐委员会几乎没机会参与,不知道具体怎么运作,希望能让学生代表参与菜单设计,在营养、美味与喜好之间找到平衡点。
林月琴指出,现行各县市学校让学生代表参与营养午餐供应组织跟运作要点落石情况不一,缺乏具体规范,未来立法设计上将明确要求,在中央、地方与学校三个层级的供餐会议,须纳入学生意见调查、回馈机制,教育部应定期调查,掌握学生饮食状况与食农教育成效,作为制度优化重要依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