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重燃贸易保护主义,引爆全球市场剧烈震盪,外界开始思考除科技产业,台湾是否还有其他产业能撑起经济成长的新支柱?专家指出,台湾健保制度与医疗品质早已在国际间享有盛名,是名副其实的「医疗优等生」。过去台湾医疗输出多停留在「个别技术移转」,缺乏制度性、系统化的长期经营,可透过「以医带商」策略,带动医材、药品甚至高端设备厂商共同出海,开拓东南亚百亿市场商机。

全球资料库网站「Numbeo」公布的2025年《医疗照护指数》,台湾以86.5分高居全球榜首,并以159.2分蝉联医疗费用效率的第一名,已连续7年称霸全球。然而,在国际医疗市场上,台湾却仍难见其踪影。这反映的不只是缺乏国际布局的政策支援,更显示产业本身在策略与发展方向上的不足,盼成为经济成长的第二支箭。

清福医院院长王炯琅说,东南亚国家的医疗水准约落后台湾10~20年,其中泰国落后7~8年。他曾到访曼谷最大的医疗集团,当地医师为他介绍心导管、癌症治疗中心,说:「这是曼谷最好的」,但都令他感到奇怪。为何这样的水准,可以吸引很多国际病人来就诊,且得到很好的评价。而医院外面开了30几家旅馆、20几家餐厅,台湾应该有很大的优势。

王炯琅表示,过去台湾医疗输出多停留在「个别技术移转」,缺乏制度性、系统化的长期经营。有鑑于此,他提出「以医带商」策略,透过医疗服务输出,在当地设立诊所、小型医院的方式,提供实际操作的据点,并使用台湾的医疗器材、药品,让当地人对台湾的医疗产业有信心。当当地人发现台湾小诊所就能做到高水准,更何况是医学中心,就能吸引许多国际病人到台湾治疗。中华生技医药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建州提醒,台湾若要在当地落地,最好是有台、马合资的诊所,以及在台湾医学系毕业的医师。

前马来西亚槟州行政议员邓章耀表示,马来西亚医疗市场近年快速成长,也吸引了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多国的资本持续进入,特别是槟城,已成为医疗旅游热点。当地的槟榔医院,2022年收治的印尼病人高达20万人,这是因为政府与医界合作,给国际病人带来很多方便。目前市场对高品质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正是台湾进场的绝佳时机。

邓章耀表示,马来西亚政府将于2025年第2季对《私人医疗保健法》进行修法,运用DRG系统来规范私立医院收费项目与标准。台湾长庚医院在DRG和智慧医疗方面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与马来西亚卫生部官员、医院代表和保险公司分享,展现台湾在医疗管理与数位转型上的领先地位。

另外,马来西亚生技市场成长迅速,细胞疗法和外泌体疗法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地生物科技公司ALLCELL来台寻求合作。台湾可可利用技术优势,例如《再生医疗法》通过后的产业成熟发展进入东协市场。此外,台湾在癌症治疗及重症转诊上具备竞争力,医疗费用较新加坡及欧美更为实惠。

公民帮推协会理事长黄建兴指出,台湾医疗的水准已获全球认证,但产业化与国际化脚步明显落后。此次股市重挫让台湾体认到经济过度仰赖科技产业的风险,医疗产业具国际竞争力,尚未被充分开发,属于潜力股,是转型与突破的关键,只要政策与产业齐力,结合智慧医疗、再生医学与医疗管理等优势,台湾医疗产业完全有实力登上世界舞臺,成为经济成长的第二支箭。

#新南向 #医疗 #以医带商 #马来西亚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