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川普9日宣布,暂缓对中国大陆以外的多国实施「对等关税」措施90天,仅维持已生效的一致性10%关税;而对中国大陆进口商品的关税,则即刻提高至125%。这使海运业者受到极大干扰,尤其是亚洲到美国的航线,是此次关税政策影响最剧烈的市场。
根据《界面新闻》报导,一家全球性货运代理与物流业的内部人员表示,他们公司的美国业务客户纷纷停止报价,本来预定舱位的也叫停了。此外,还有货运代理称,自己主动放弃了一些订单,因为「刚谈好的费用,关税马上又变了」。
一家深圳的科技厂和美国客户也因当前的关税问题业务停摆。美国客户要求产品降价,以应对採购商支付的关税成本,但关税达到125%之后,大家索性放弃了挣扎。「谈价格没有任何意义,哪怕是价格打了对折都没有意义了!」这样的关税太离谱了。
《界面新闻》引述Vizion的资料显示,过去一周,运往美国的货柜订单总量从51.6万TEU(标准箱)大幅下降至16.9万个TEU,一周内下降了67%。 其中从亚洲到美国的预订资料显示,货运量已经从14.8万TEU下降了63%至5.4万TEU。中国大陆输往美国的货物中,有3成5至4成已暂停出货;越南方面,暂停出货的比例也超过了3成。
中国大陆的厂商正在积极想办法,如何把货运出去。有厂商认为,无法直接将中国商品运往美国市场,可以考虑通过第三国运输。但也有厂家认为,这种方式的成本高、风险大,不是一个好办法。还有一些人开始考虑,是否要转变销售目的地,比如转移到中东市场、南美市场、欧洲市场,以及中国大陆境内。
物流公司Flexport披露,不少中小型美国进口商将难以承受成本衝击,甚至可能出现弃货现象。还有产业人士警告称,两三周后预计会有相当多的货物被弃置在港口,以避免高额的关税,许多中小企业恐将因此破产。
实际上,汽车业已经感受到了这一变化,根据香港《文匯报》报导,已经有大量在加拿大生产、通过铁路运输进入美国的汽车滞留在底特律入境口岸。但暂缓物流只是短期举措,后面怎么办?车厂还在商讨进一步的应对之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