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署发出「除籍补件通知」要求陆配及其子女3个月内补件,由于有许多陆配与其子女表达补件困难,陆委会宣布4种类型状况可以用「具结」方式取代补缴除籍证明文件。「移民青年倡议阵线」今(14)提出5大诉求,批评陆委会、移民署行政疏失,要求延长补件时间、纳入同等效力文件等,给予陆配们更多空间。

移青阵常务理事李依静指出,移民署仅给三个月补件时限,对许多移民家庭而言根本难以负荷。她质疑陆委会,作为最理解两岸状况的单位,难道不清楚疫情之后两岸直航大幅缩减,机票价格长期高涨、动辄两万上下?更现实的是,抵达大陆后也不代表马上能到达户籍地,许多地区仍需转机、转车,交通往返旷日费时,对基层家庭而言几乎无法负担。她强调,「我们实际接触的当事人,补足一份文件的时间从三个月到一年以上都有。哪一位政策制定者,真的跑过流程、排过航班、请过假吗?」

移青阵主张,补件时限应依据邮务往返与实际行政流程调整为一年或两年,并同步公告清晰流程。也重申五项诉求,建立清楚、可追踪的申诉与行政救济管道;公布具同等效力的佐证文件清单,减轻举证负担;合理调整补件期限,反映实际跨境办理时程;提供行政资源支持,避免基层与民间成为缓衝垫;正视移民家庭的情感创伤,建构长期支持系统。

李依静说明,事实上不少当事人早已持有足以证明无大陆户籍的资料,例如仅限无户籍人士持有的台胞证、大陆户口本、地方派出所开具的书面回函,甚至包括「无法开立」的正式纪录。她强调,政府却从未明确公告这些文件是否具同等效力,导致当事人陷入资讯不对等与举证无门的困境。呼吁政府应立即公布一份具体明确的佐证文件清单,让当事人有迹可循,也减少他们在行政程序中被推来推去、反覆奔波的风险与成本。

另针对日前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提出「四大类型具结保证」,移青阵理事长刘千萍直言陆委会发力方向混乱,早该好好向行政单位科普两岸来往的实务情形,「限时三个月」的荒谬设定必须立即调整,才能第一时间真正降低民间恐慌和基层压力。

移青阵也质疑目前「四大类型具结类型」是否有效为行政疏失止血,行政单位应限期内公告申诉补件困难者的类型、人数统计,并且对应四项类型的涵盖率,刘千萍喊话「给出止血带,就要被监督有没有绑得挂一漏万。」刘千萍也担心,所谓的「具结保证」法律保障效力为何?在民眾对公民身分法规的信赖保护原则感到无力时,陆委会的具结保证却连正式格式、申请管道都还不明,何来保证。

刘千萍提到,这次移民署粗糙对待早年落地生根的中国新住民家庭,很多不同背景新住民有目共睹,显示整个内政部对移民背景家庭的社会处境距离遥远,然而部长刘世芳至今保持沈默。此外,移青阵也将持续推动三项行动:发起迁移不会被遗忘,身分不能被撤销的社群故事串连;向呼吁监察院调查政策起始与执行过程;并将本事件纳入2026年民间团体将撰写的两公约国际人权审查报告。

#补件 #移青阵 #陆委会 #移民署 #具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