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医药三公协会建议,政府可加速健保署规划中的台湾制造化疗学名药P4P 政策,在以「药品疗效给付为导向」精神下,应效法欧美日等国家,以政策手段引导国产药品(学名药)提升疗效与品质、建立医、病对国产药品的信心,并鼓励医院採购,除降低对已过专利的原开发药厂药品的依存度,也提升国内药厂供应能量。

此外,台湾健保药价是政府单一给付价,无法及时反应药品成本上涨压力,建议未来若整体的通膨导致生产成本变高,健保署在考量国内制造成本的前提下,请适度件反应于药价。

中、美贸易衝突下,全球供应链被迫重构,由全球化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药品制造在全球化几十年后,各国药品供应链已高度国际化分工 ,原料、制造、包装常在不同国家进行。近年因地缘政治恶化,欧洲、日本、美国、中国等各国政府都推出鼓励在地生产、短链供应政策。近期更在川普关税政策压力下,国际药厂纷纷宣布在美投资建厂计画,已公开的有娇生550亿美元、礼来270亿美元、诺华230亿美元、默沙东80亿美元、AZ 35亿美元,呼应美国制造优先政策。

本土医药三公协会指出,国际药厂在台湾目前几乎没有直接投资的生产厂,原厂药仰赖进口输入,占健保药费支出达七成以上。据经济部统计,药品及医用化学品2023年出口值17.8亿美金、进口值66亿美金,药品贸易逆差达48.2亿美金,显示台湾医药品依赖进口程度相当大,到了必须严肃面对及提出因应方案的时候。

为此,建议2024年11月20日正式预告的健保药价改革政策,包含「全民健康保险药物给付项目及支付标准」、「全民健康保险药品价格调整作业办法」修正案,两项修正法案即充分显示当前政府鼓励在地制造、强化供应链的精神,两项法案应尽速公告实施,确保药品等各面向供应正常,保障国人用药权益。

#国产 #全台 #药品 #亿美元 #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