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姓女蚵农剥开刚採收的蚵仔,见蚵肉饱满、又新鲜,称讚不已。(郭良杰摄)
林姓女蚵农剥开刚採收的蚵仔,见蚵肉饱满、又新鲜,称讚不已。(郭良杰摄)
曾姓老妇受雇穿蚵壳,赚取微薄的工钱。(郭良杰摄)
曾姓老妇受雇穿蚵壳,赚取微薄的工钱。(郭良杰摄)

最近台南沿海地区蚵仔(牡蛎)开始进入採收期,因未受到天灾影响,去年中秋后放养的蚵仔生长状况良好,上等蚵仔肉质饱满,蚵肉犹如大人拇指一般,蚵农大讚收成好,每台斤产地价格在200元以上。近年来因人口外流及少子化影响,蚵农几乎都是6、70岁老人,老蚵农担心,在进口蚵低价竞争下,养蚵业几乎看不到未来。

根据农业部渔业年报的统计,台湾养蚵业2010年总产量有3万6056吨,到了2023年只剩下1万6115吨,减少1万9千多吨,而从越南进口的蚵仔,2023年是3937吨,到去年10月的进口量是3085吨。

萧姓水产业者指出,台湾本产的蚵仔当然是首选的食材,从产地採收、盘商收购送到市场、卖到餐厅,可以在一天内完成,蚵仔的鲜度当然是最佳状态,可以做生蚵沙西米的顶级生蚵,每台斤至少都在300元以上。但一般市场上卖的蚵仔,因泡过水,加上利润的考量下,混入每斤约130元的进口越南蚵,冒充台湾蚵是常有的事,估计进口越南蚵已占五分之一以上的市场,进口的越南蚵已严重衝击本土市场。

42岁的王姓蚵农指出,现在台湾西部沿海,从彰化、云林、嘉义到台南,蚵农都以6、7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像他这种三代人都从事养蚵的人家,即使收入不差,还是找不到年轻人肯接手这份事业;因为每天顶着大太阳到海里养蚵,卖的是劳力,身上全是海水咸腥味,遇到颱风、豪雨,蚵苗生长一旦收影响,整年的收成就去掉大半,能赚钱都是老天爷保佑。

台南北门70岁的林姓女蚵农指出,年轻时她可以雇工帮她到沿海架蚵棚,放养上万条蚵仔,一年收入上百万元,如今渔村里缺工严重,她也只能一个人放养上千条,赚取一些家用,收入剩下10几万元,今年清明后收成的蚵仔都很饱满,产地价格每台斤都在200元以上,但是因放养数量不多,收成有限,消费者要吃到这种顶级鲜蚵的机会就减少了。

北门区受雇帮蚵农穿蚵壳的曾姓老妇表示,从事养蚵的人逐渐减少,连帮忙穿蚵壳的价格也不高,穿一条14尺长的蚵壳只有2.5元,一天能穿个400条,赚个上千元就很不容易,她也70多岁了,只能靠这种老人工来贴补家用。

王姓蚵农表示,绑蚵壳线的人工很难找,去年中秋后放养的新蚵,最近开始进入採收期,一直持续到中秋节,接着就要进行新蚵苗的放养,目前绑蚵壳的人工短缺,到了放养期,都得全家动员来绑蚵壳,才能度缺工危机。

#养蚵业 #进口 #少子化 #蚵仔 #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