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近期美国拟调高药品关税,可能衝击我国药品进口与供应稳定,卫福部食药署和健保署今天表示,已启动相关因应机制,从强化预警、药价弹性调整到提升供应链韧性等多方面着手,全力确保临床用药无虞,保障民眾医疗权益。

食药署已建立药品短缺处理机制、制定必要药品清单等,当发现药品有短缺之虞,即启动调查与评估,必要时请替代药品厂商增产、公开徵求专案进口或制造等。针对美国生产药品,食药署目前已完成盘点,并函请药厂确实掌握国外供应情形、提升国内药品库存。对于罕药、抗肿瘤药、生物制剂等重要药品,食药署亦加强主动追踪,确保民眾用药无虞。

此外,为降低药品对单一来源原料药的依赖,食药署持续鼓励药厂增加原料药来源并强化原料储备,并透过专案辅导与加速审查机制,协助业者加快取得药品许可证。食药署副署长王德原说明,新药标准查验登记需360天,目前已有加速机制,例如美国、欧盟、日本或十大先进国家已核准的药品,可启动精简审查、加速核准等机制,审查天数可缩短至120到240天。

王德原表示,目前原料药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食药署会请药厂评估增加来源,如有新增原料药来源,食药署会加速办理GMP等审查,另本国也有生产原料药,只是价格较高,食药署也会优先辅导药厂选用我国原料药。

价格政策方面,健保署短期已针对可能受影响的药品进行清单盘点,如因全球供应链生态改变致生产成本遽增,厂商可依全民健康保险药物给付项目及支付标准第34条、第35条规定向健保署提出价格调整建议,以维持合理价格与市场稳定;长期则将持续推动学名药与生物相似性药品的使用,并支持新药于国内在地制造,以提升我国制药产业韧性与自给能力,确保药品稳定供应。

#药品 #供应链 #关税 #新药 #卫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