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儿盟调查指出,重度厌童者达16.1%,其中最无法忍受为「对于哭闹的孩童感到厌烦、无法忍受」达39.6%,儿盟更发现,孩子相处越少,就越易感到烦躁,频繁接触者明显对孩子声音更为宽容,强调理解与支持是打造温暖社会的关键。因此,儿盟发起「育儿礼貌运动」,邀请育儿专家罗宝鸿分享「八大安抚撇步」,协助家长应对外出时的挑战;同时也向民眾推广「不白眼、不啧声,要帮忙、要包容」的「二不二要」原则。

儿盟调查指出,39.6%的民眾因孩子哭闹感到不舒服,36%认为若管不住孩子哭闹就不该带出门,显示大多数人的不满主因实为噪音,而非孩子本身。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时,有29.4%会希望家长能即时制止哭闹,11.6%可能感嘆放松时光被打扰,8.7%疾呼「不想生了」,4.5%认为猫狗更乖。

儿盟认为,「厌童」情绪未必针对孩童本身,而是显示部分民眾对于吵杂环境的厌烦与对寧静空间的需求。儿盟忧心,有22.6%的民眾带着不友善目光,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恐让家长更不敢出门,进而加剧育儿家庭的社会孤立感或使儿童社会化机会受限。

儿盟说,社会的厌童情绪并非针对孩子本身,而是来自环境与教养方式。若能提升公眾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并提供家长更多支持,台湾将能朝向更友善的育儿环境发展。

在家长端,儿盟与育儿专家罗宝鸿合作,透过影片提倡「八大安抚撇步」,包括「保持内心安定、确认需求、转移注意力、肢体安抚、说出情绪、设限规范、离开现场、事后沟通」,协助父母更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波动;至于一般民眾,儿盟则推广「二不二要」原则:「不白眼、不啧声、要帮忙、要包容」。

#儿盟 #哭闹 #厌童 #重度厌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