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在买房时最担心「公设比过高」,导致实际使用空间大幅缩水。许多新建案虽打出坪数优势,却因公设丰富,让人怀疑真正住的面积是否物有所值。近日一名网友就在Dcard发文表示,自己长年住在公设简单的社区,直到得知朋友入住的高公设大楼后,才开始好奇「住在公设超多的社区到底是什么感觉?」

原PO表示,自己目前所购买的新大楼仅有警卫、会议厅、垃圾子母车、电梯与水塔保养及清洁服务等基本设施,社区住户也不多,几乎都是自住型。对比之下,朋友最近交屋的新社区却配有阅听室、健身房、空中泳池、妈妈教室、皮拉提斯、小孩游戏区、咖啡厅等多元设施,但因住户眾多,实际分担下来的管理费竟与她差不多,一个月约新台币2500元,让她直呼惊讶。

她进一步分享,近来开始培养运动习惯,但因住家周边健身房需步行,遇雨天常懒得外出,使她更加羡慕社区内就配备跑步机等设施的住户。「真的很好奇这样的社区住起来是什么感觉?不会常常排不到设施吗?之后维护是不是会越来越贵?」

此文一出,引发大量回应。有网友指出,高公设虽吸引人,但若管理不善或使用率过低,反而成为浪费资源的负担;也有网友认为「住得舒服最重要」,只要用得到、管理得好,寧可多花些管理费也划算。

在房价高涨、居住需求多元的情况下,「高公设」究竟是价值加分还是隐形负担?仍得依个人生活型态与实际使用情况来判断。

更多 CTWANT 报导

#公设 #高公设 #管理费 #社区 #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