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13日报导,连日来长江中下游湖库及部分支流、江段暴发蓝藻水华严重,近年少见,引发关注。大陆生态环境部水司指出,气候异常、水体交换能力下降,促进了藻类聚集与增殖。

水华(Water bloom)或藻华(Algal bloom)通常为学术所称「水体优养化」造成。是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现象。今年入夏以来,不仅是赣江,长江流域太湖、巢湖等多个湖库和江段都发生水华暴发现象。

赣江是江西最大河流,近日赣江南昌、丰城部分江段江水如绿色的油漆状涌向岸边,带有异味。同时,太湖、巢湖等传统富营养化湖库水华也发生反弹,自6月以来,沿湖区域正组织蓝藻打捞等工作。

澎湃新闻报导,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长江流域局监测科研中心12日回应称,此次长江流域湖库及部分江段蓝藻水华暴发系气候异常、水文条件改变与营养盐积累所致。目前,赣江丰城段蓝藻蔓延趋势已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河段水华由中度转为轻度,整体情况显着改善。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公开讯息显示,巢湖湖区今年首次监测到蓝藻水华的时间是6月3日,当时水华面积达到4.95平方公里。太湖水华出现在8月。8月5日反映,西山附近太湖水面出现大面积黄色藻类物质。6日,当地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回应称,受竹节草颱风过境影响,太湖水域近期出现蓝藻聚集,正持续打捞处置。

澎湃新闻报导,大陆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局监测科研中心副主任王英才表示,根据2024—2025年监测结果,当前蓝藻水华较显着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传统富营养化湖库如太湖、巢湖等水华发生强度反弹,发生频次和最大面积较往年同期偏高,如巢湖最大水华面积较2024年增加了2.2倍,太湖最大水华面积较2024年增加了1.1倍。

此外,长江部分支流的水华也较往年严重,如赣江南昌段今年观测到较大面积的蓝藻水华现象,9月4日水华面积达0.46平方公里。汉江中下游水华以往主要发生于春季,但今年至7月底峰值藻密度仍达到5.0×107个/升(中度水华),近年少见。

大陆生态环境部水司回復称,综合分析表明,本次长江流域大范围蓝藻水华的发生是气候异常、水文条件改变与营养盐积累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体来看,长江中下游水华形势处于『局部反復、总体可控』的阶段,」王英才表示,水华受高温少雨等气象条件影响显着。如未来一段时间气象条件仍持续高温少雨,水华现象可能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需要继续关注,採取有效措施加强藻类水华防控。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入秋以后随着气温降低,日照时间缩短,以及部分区域的秋汛影响,长江流域中下游的水华情况可能会逐步减轻,但完全消失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面对当前水华形势,生态环境部表示,环境部门已指导地方提升水华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系统开展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復等综合治理措施。

# 长江流域 #部分水域 #蓝藻水华 #生态环境部 #解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