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忧郁需要重视!据儿盟17日公布调查指出,17.7%青少年有中重度情绪困扰,22.3%青少年过去一周有轻生意念,而10.8%有中等程度以上轻生意念,有心理困扰青少年中则有26%选择向AI求助,比率高于与父母、辅导室或校外心理健康人员等专业人员求助,且使用后觉得有帮助的比率也较专业人员高。

据调查指出,有心理困扰的青少年有31.3%不会跟任何人谈,若要求助则有47.9%会向同学或朋友求助,分别有26%、25.7%、17%会向生成式AI、父母及网友求助,而向如学校辅导老师、心理专业人员等专业资源求助仅分别有16.3%及8.9%。

学生孟孟表示,虽然近年社会较能接受心理健康议题,但校园仍对身心状况敏感,往往会被认为矫情、太脆弱,只要求助便可能会被贴标籤,因而多数同学会选择使用匿名性较高的AI,不用担心被批评、被投射异样眼光,但坦言使用一段时间后,认为AI往往只是顺着使用者,仍无法理解真正感受。

临床心理师陈品皓说,对于人际关系网络不佳或不敢开口的人而言,AI提供低成本管道,但人类发展复杂且涉及多重因素,只有专业心理资源才能统合并给予适当建议,如AI不反驳只讨好,但发展时需要现实校正才能平衡。

此外,为了因应青少年身心议题,教育部允许家长或实际照顾者同意后可以请一学期最多3天的「身心调适假」,调查却仅有45.8%称申请时未受到阻碍,只有6%使用过身心调适假。学生羽毛说,目前教育部仅要求家长同意即可申请,但实务上要申请学校还会要求医生证明或辅导室晤谈纪录,甚至还有申请后遭老师以「要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拒绝核假。

儿盟也启动「儿少疗心计画」,盼接住更多陷于心理困境的孩子。儿盟政策发展处副处长李宏文呼吁,目前多数青少年对情绪困扰沉默主因就是污名化,应要消弭公眾污名,更要正视AI求助趋势,放宽未成年人使用线上谘商服务,教育部也应检视身心调适假实施成效,排除学生请假阻碍。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服用精神科药物,请勿自行停药!卫福部24小时安心专线:1925。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如果您觉得痛苦、似乎没有出路,您并不孤单;勇敢求救并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愿意倾听。请拨打1995、1925或张老师专线:1980。

#AI #青少年 #心理 #情绪困扰 #身心调适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