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地检署26日结合产官研签署MOU正式成立诈欺预警中心,根据竹检统计,近1年来,诈骗案单月最高财损金额突破2.2亿元,民眾若遭诈骗,是否有机会拿回损失金额?新竹地检署检察官也说明现今可行的资产防护机制。
新竹地检署统计,近1年来,单月财产损失金额最高破2.2亿元,显见高资产族群高度受害,整体遭诈欺金额远超过台北、新北、桃园、台中等六都,显示大新竹地区居民受害严重程度。
此外,新竹地检署也发现,高资产对象诈欺手法复杂,如投资吸金、违反银行法、地面师诈欺等,侦办需以专案团队投入大量侦查人力与成本。阻诈成效经统计可见去年阻诈金额仅3亿789万2845元,今年到7月间统计阻诈金额为2亿4671万2850元。
检调若破获诈骗案,有机会拿回遭投资诈骗的钱吗?新竹地检署主任检察官黄振伦解释,根据国家打诈2.0以及打诈4法修正中关于诈欺条例以及洗钱防制法中特别规范几个扣押犯罪所得部分,假设诈欺犯被查到不明财产,可启动没收机制,求偿部分,根据诈防条例规定,被害人在诉讼中求偿可先行调解,强制执行免收执行费,也可降低担保金额,让民眾加速求偿步骤。
另外,若警方发现诈欺期团还有一些资产,也可做好前期资产保护,例如台中地检署前阵子在「神说」案中,扣了数十亿元的案例,希望检察单位能走在诈欺案件发生时序的前面,以保护民眾资产。
台湾高等检察署检察长张斗辉表示,检调单位若无法在案件初始时查获,被害人数恐将成雪球般增长,要追回损失资产也很难,尤其诈团躲在海外难以查缉,目前只有靠国内金融单位及时拦截,盼公私协助下能有效阻绝诈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