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现行规定,厨余养猪场应每日上传厨余蒸煮照片或影片,但爆出首起非洲猪瘟案例的台中某养猪场,被发现未依规定上传纪录。环境部表示,为了即时监控厨余蒸煮情形,将研议全面加装温度探针跟监视器,取代现行人工上传照片及影片的方式。此外,若禁止厨余养猪变成长期政策,将推广肥料化、能源化或其他再利用方式。
环境部明天将赴立法院针对「防范非洲猪瘟疫情扩散,全国厨余去化问题及后续防疫、倾销作为」进行专题报告。
针对养猪场每日上传厨余蒸煮纪录情形,环境部说明,近1年全国435家厨余养猪场上传申报率90%以上,共358家,占82.3%;上传情形申报率介于60%至90%,共50家,占11.5%,上传申报率低于60%,共27家,占6.2%。
环境部指出,针对申报率偏低的养猪场,地方环保机关应提高稽查频率,督促落实每日申报作业。此外,将研议全面加装温度探针及监视器,取代现行的人工上传照片或影片方式,以即时监控蒸煮情形,提升管理效率与准确性。
此外,环境部统计,去年全国厨余总产生量约77.2 万公吨,其中家户厨余 50.5 万公吨、事业厨余 26.7 万公吨,饲料化处理(养猪处理)约48.3万公吨,占 62.6%;能源化处理约4.8万公吨,占 9.5%;肥料化处理约23.1万公吨,占 30%;其他处理方式(如黑水虻等)约1万公吨,占1.2%。
环境部表示,目前全国厨余再利用设施总处理量为每日1620公吨,足以因应家户厨余每日1384公吨的处理需求,但再纳入事业厨余每日约731公吨,则将出现每日约495公吨的处理量能缺口。
环境部表示,短期厨余处理将以肥料化、能源化等再利用为优先,并辅以焚化及掩埋等妥善处理方式。倘禁止养猪为长期政策,中长期本部朝向推广肥料化、能源化及其他再利用方式(如黑水虻),永续循环发展绿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