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民日报》海外版11日报导,在《巴黎协定》签署10周年与大陆「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之际,由大陆环境科学研究院支持、公眾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太阳能赋能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主题交流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的《2025大陆太阳能建设进展报告》(《报告》)总结大陆太阳能建设成就,展示从戈壁沙漠到城乡屋顶的太阳能建设实践,梳理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对全球气候行动贡献,展望大陆太阳能以「十亿瓩」为起点,向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的前景。
报告显示,大陆太阳能产业在过去10年间实现迅速增长,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截至今年6月底,大陆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11亿瓩。今年1月至7月,大陆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2.23亿瓩,为同期火电新增装机容量的5.3倍,表明大陆电力系统正快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报告显示,大陆形成「西集东散」总体太阳能发电发展格局。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寧夏等西部省区,依托沙漠、戈壁及荒漠土地资源,发展集中式太阳能基地,成为清洁能源战略重要支点。中部和华南部分地区则採取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策略,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利用採煤沉陷区、石漠化山地、丘陵缓坡的低效利用地、鱼塘水面等空间,建设集中式太阳能电站,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则以分散式太阳能为主。东部沿海省分如山东、江苏、浙江等,凭藉制造业基础与电力负荷优势,将分散式太阳能深度融入产业升级,打造「零碳园区」「绿色工厂」「太阳能村落」。
「太阳能+」复合模式在大陆广泛推广——江苏盐城农光互补项目通过高支架设计与宽行距布局,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既保障农作物光照,又提升土地综合效益;贵州在石漠化地区通过太阳能建设替代薪柴消费,助力生态修復与民生改善;广西「渔光互补」项目在太阳能板下建立水产养殖基地,助力农民增加收入。
专家、企业代表及学者认为,这场由技术、政策与全民参与共同推动的可再生能源革命,不仅为大陆实现最新提出的2035年风光总装机力争达到36亿瓩的自主贡献目标奠定基础,也为世界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