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软银集团于11日公布最新财报,并宣布已在10月全面出售所持有的3210万股辉达股票,套现约58.3亿美元。虽然软银财务长后藤芳光强调,出售目的主要是为扩展AI相关投资筹措资金,但此举仍引发市场对人工智慧产业可能出现泡沫化的疑虑。
软银出清辉达 筹资转向OpenAI
后藤芳光在财报说明会上指出,软银对OpenAI的投资规模相当可观,计画透过旗下的愿景基金,在今年12月再追加出资225亿美元,届时累计投资总额将达到347亿美元,成为持股约11%的OpenAI大股东。由于投资金额庞大,软银选择出售部分辉达持股以筹资。
回顾2019年,软银曾以约40亿美元投资辉达,最终实现净利30亿美元,若当年未出清持股,按照当前股价计算,其潜在帐面收益将超过2400亿美元。此次出售,使市场再度关注软银的长线投资策略与风险评估取向。
专家:两大风险驱动软银决策
着名股评人胡孟青分析指出,软银决定出售辉达股份,背后反映了对两项关键风险的考量:一是大陆推动科技自主发展对辉达构成的潜在挑战,二是AI产业可能出现的资本泡沫。她认为,随着大陆加速在半导体及AI领域实现「自主化」,辉达在全球AI晶片市场的主导地位面临结构性威胁。
由于美国政府针对晶片出口的管制趋严,限制辉达向大陆销售最先进的AI晶片,迫使陆企寻找国产替代方案,北京当局则全力推动本土GPU与AI晶片产业发展,透过政策补贴、国家大基金及政府採购计画,积极扶植国产品牌。
胡孟青指出,大陆採用国产晶片已成为政策导向,这不仅保障了本土企业的市场需求,也形成了良性资金循环,促进技术持续升级,这代表大陆技产业正从被动追赶转为主动创新,辉达可能因此丧失全球最大AI应用市场之一的市占。她分析,软银选择提前出清辉达股票,正是对地缘政治与产业风险的一种前瞻性避险行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