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8岁的王小姐只要一开口说话,声音就会突然变成哭腔,不仅影响人际关系,也降低工作效率。她曾多次前往各大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但报告均显示一切正常,经转介至身心科后,才被诊断出交感神经失衡。

身心科医师周伯翰指出,王小姐的个性易紧张、焦虑。她一年前曾在讲话过快时被口水呛到,从此每次与人交谈时,就会感觉喉咙紧缩,声音也变成哭腔。她一度以为自己罹患重大疾病,深受困扰,经自律神经检查后发现,她的交感神经严重失衡。医师研判,这起被口水呛到的事件已造成心理创伤,使她在说话时自动产生过度警觉反应,导致喉咙与声带不自觉紧绷。

所幸王小姐接受轻度抗焦虑药物治疗,并配合短期认知行为治疗及自律神经调整训练,两周后症状明显改善,说话时的哭腔感消失,再也不必有苦难言。周伯翰说,王小姐罹患的是心因性构音障碍(Psychogenic Dysphonia),其临床表现为声音异常,例如沙哑、哭腔或无法发声,但喉咙构造与神经传导皆正常。

他进一步指出,这类疾病常源自创伤后压力反应,以王小姐为例,她因被呛到的尷尬与失控感产生羞辱与恐惧,诱发自律神经失衡。大脑误以为说话等同于危险,导致喉头肌肉过度收缩,引发声带痉挛与声音变形。常见患者的人格特质包括完美主义、焦虑倾向、害怕出糗或承受社交压力大,由于没有器质性异常,这类创伤性身心症往往被忽略,甚至被误认为是想得太多。

周伯翰表示,目前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治疗主要以血清素回收抑制剂(SSRI)为主,通常需约四至八周症状才会改善。若搭配轻度镇定剂,可减轻社交焦虑;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生理回馈训练或动眼减敏治疗(EMDR),都有良好的辅助效果。

#哭腔 #声音 #自律神经 #心理创伤 #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