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大陆贸易交锋看似休兵,实际上可能是暗潮汹涌。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指出,北京虽收回部分措施,但仍保留4月推出的出口管制框架,以维持可控的战略姿态。另有专家指出,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押注战略措施比美国总统川普更持久,暂时休战只是为了累积筹码。

CNBC报导,全球关注美中关系发展,川习会之后状况已有所缓和,然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副主席Wendy Cutler认为,「这些举措到目前看起来还不错,但实际上现在才刚开始。」

摩根士丹利团队点出关键,「北京仍未取消4月设立的出口管制框架,显示其意图维持战略姿态,以保留谈判筹码。鑑于持续性的对抗,我们认为循环式谈判、偶发衝突与政策不对称将成为新的常态。」

逗号不是句号 美中各怀鬼胎

无论是芬太尼、大豆或关键矿产等重大议题,双方都已在近期取得平衡点,Wendy Cutler却对未来发展持保留态度,「看似正面,但只是个起点。虽然双方都有维持休战的诱因,但此类降温的行动,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另一方面,大陆的操作耐人寻味,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大陆研究员Neil Thomas指出,「上个月举行的中共全体会议上,多次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推动自力更生,显示大陆领导层仍将经济成长目标,与对美国的战略竞争紧密挂鉤。」

Neil Thomas分析:「北京并非追求全面达成协议,而是争取一段休战期,以换取时间累积筹码。」他补充说,儘管美中两国都将「自立自强」置于「相互依存」之上,但习近平押注他的战略韧性比川普更持久。

#美国 #大陆 #习近平 #川普 #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