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被视为「吃电巨兽」,随着美国AI产业快速扩张,能源需求面临巨大挑战。摩根士丹利(大摩)发布报告示警,到2028年,美国潜在电力缺口可能高达44吉瓦(GW),相当于44座核电厂的发电量。报告建议,可将现有比特币矿场改造为AI运算中心,藉此快速填补电力缺口。
美国资料中心电力需求暴增 缺口恐达44吉瓦
财经网站ZeroHedge报导,大摩策略师伯德(Stephen Byrd) 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如果不透过天然气涡轮机、燃料电池或改造比特币矿场等方式提升供电能力,美国能源系统将难以支撑AI产业的快速扩张。
截至2028年,美国资料中心总电力需求将达69吉瓦,其中10吉瓦来自在建资料中心,另15吉瓦可透过现有电网接入,但仍存在约44吉瓦缺口。这一数据比去年12月的36吉瓦预测更高,凸显能源供应吃紧问题。
为了应对电力供应短缺,大摩提出多项「Time to Power」(快速接入电力)方案,假设全面落实,到2028年美国电力缺口可缩减至约20%,即13吉瓦,但仍相当于13座核电厂的发电量。
报告列出了几种潜在解决方案包括:
﹡涡轮机专案可新增约 15 至 20 吉瓦电力
﹡燃料电池公司 Bloom Energy 可贡献 5至8 吉瓦
﹡现有核电厂为资料中心提供直接电力的交易可带来约 5 至 15 吉瓦的电力
此外,现有比特币矿场总计约20吉瓦潜在容量,可转化为10至15吉瓦供应,是快速弥补缺口的可行途径。
比特币矿场改造AI资料中心成热门方案
报告指出,比特币矿场改造为AI资料中心在执行速度和风险控制方面具优势,市场认可度高。Bloom Energy燃料电池系统也被视为可靠的快速供电方案,有助于公司出货量成长。大摩预期,未来「Time to Power」模式将多元化,涉及独立发电商、涡轮机制造商及能源公司共同参与。
AI运算与能源转型的价值潜力
短期重点仍在保障地面电力供应。比特币挖矿设施转型为AI运算中心,可帮助弥补电力缺口。目前业界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
新型云端模式(New Neocloud):以IREN为代表,矿企自建资料中心后,将算力设施短期租赁给大型云端服务商或企业客户,例如与微软签署五年租约。
REIT终局模式(REIT Endgame):由矿商建造「带电外壳」(即除晶片与伺服器外的基础设施),并与云端公司签长期租约,如APLD与云端服务商签订15年租约
大摩结论认为,这两种模式都具备可观的价值创造潜力,展示传统加密货币基础设施转型为AI运算领域的可行路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