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高强度运动的搜寻结果,共19笔
暑假进入尾声,家长忙着准备开学用品的同时,也别忘了调整孩子的作息与饮食习惯!有研究显示,儿童若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减少约48分钟,摄取的热量会增加约62大卡,睡得少,垃圾食物吃得更多。专家提醒,若这些习惯延续到开学,不仅影响专注力与情绪表现,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代谢异常。
现代人工作忙碌,有时很难抽出时间运动。一项追踪5万多位糖尿病患,长达9.5年的研究发现,不论是天天运动,还是集中在周末一次爆发式完成运动量,只要达到每周15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运动,都能降低死亡风险;而周末战士的死亡风险,甚至低于规律运动者。
花莲经过地震天灾后逐渐恢復正常,预估今年暑假游客量增多。为迎接暑期泛舟旺季,已推动16年的秀姑峦溪泛舟「水域行动紧急医疗服务」,将自6月23日起至9月10日进驻,分别在中、下游各设置1处行动医疗站,由医护人员驻守,为泛舟游客提供即时紧急医疗服务。
花莲经过地震天灾后逐渐恢復正常,预估今年暑假游客量增多,为迎接暑期泛舟旺季,已持续推动16年的秀姑峦溪泛舟「水域行动紧急医疗服务」,将自6月23日起至9月10日进驻运作,将分别在中下游各设置1处行动医疗站,由医护人员驻守,为泛舟游客提供即时紧急医疗服务。
忙到抽不出时间运动?其实就算1天只有5分钟,天天做也能护脑。医师萧捷健指出,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周做中高强度运动35分钟,就能减少41%的失智风险,运动时间越长,风险也越低。要如何判定自己运动是中等强度还是高等强度,可以用「说话」来判断。
规律的运动有益身体健康,也能保护大脑,预防失智症。医师黄轩指出,「握力足够、走路速度快的人」较不容易罹患老年失智症。除了有氧运动外,抗阻运动、小负荷力量练习、复合运动、身心运动等4类型,在预防或延缓老年失智方面有极大益处,可以试试打太极拳或踢毽子。此外,上午6:00-12:00进行中高强度运动,是预防失智症的最佳时间。
有些人吃完大餐,会加强运动强度试着弥补。不过,基因医师张家铭表示,研究发现,让吃完高脂食物的老鼠,分别进行低度、中度与强度不同程度运动,只有类似慢慢走的低强度运动,能有效保护心臟,直接进行高强度运动,反而加重心臟负担,这不是运动无效,而是健康顺序不能颠倒,「得先吃对再动对。」
运动对健康有益,但什么时间运动最好?对此,復健科医师李炎谕整理3项有关不同时间进行运动对健康风险影响的研究,其中显示于中午至下午运动,相较于早上时段,有更低的全因死亡风险;此外,针对肥胖的糖尿病个案,在晚间运动能降低最多的死亡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不过,他也强调,维持运动习惯最重要。
男性朋友总希望自己的「小弟弟」元气满满。泌尿科医师黄冠钧分享4个保养GG的方法,除了少抽菸、睡眠充足之外,他建议可做重量训练与凯格尔运动,尤其是腿部的重训,能增加阴茎根部压力,让充血的阴茎更硬挺,也能刺激到骨盆底肌肉,射精可射得又高又远。
许多上班族都有久坐的习惯,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家医科医师李思贤表示,久坐对健康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除了容易肥胖外,还可能引发糖尿病、心臟病,以及加速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发展,恐令早逝风险提高。他并引述研究指出,即便久坐后进行大量运动,仍难以完全抵销其伤害,值得特别注意。
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能够提升专注力,并帮助保持身心健康,因此每天抽出时间活动筋骨相当重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儿童及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且父母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控制食欲对减肥的成功至关重要!阳明交通大学团队最新研究,针对年近60的中年族群提供了3个月的高强度间歇飞轮运动。面对运动后提高的食欲,只要在半小时内摄取高蛋白饮品,就能降低飢饿感,也能减少吃宵夜机会。研究团队指出,这样的饮食方式,适合想瘦身但又难以抵抗食物诱惑的人作为参考,但非表示只吃高蛋白饮食是良好的体重管理方法,运动才是一切的根本。
控制食欲对减肥的成功很重要,阳明交大物理治疗暨辅助科技学系教授陈乔男团队透过最新研究,找到了绝佳办法,适合那些想要瘦身但又难以抵抗食物诱惑的人,就是在运动后摄取高蛋白质的食物。
现代人工作忙碌,周末常只想补眠,对此,復健科医师李炎谕指出,多篇研究发现,即使每周只有在周末运动1、2天,只要时间超过30分钟,即能有效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死亡风险。
近年多项研究显示「久坐」有碍健康,会导致发胖、第2型糖尿病、癌症甚至早逝的风险增加。澳洲学界最新研究提出一天之中睡眠、运动、坐与站的时数分配,其中「坐」的时数上限是6小时,「站」至少要5小时,这对于维持理想的血糖控制、促进心血管健康有很大好处,值得久坐一族参考。
运动有益身心健康是人尽皆知的常识,然而一天之中哪个时段适合运动就有学问了。先前有研究指出,有氧运动适合上午,下午或晚上比较适合锻炼肌肉,作息时间也会影响运动表现,规律运动有助于延年益寿。澳洲学界有最新发现,一天之中选对时段运动,能让全因死亡率降低61%。
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在我们生命的下半场,膝盖关节常常成为决定我们健康与否的关键?洛桑加参医师在其着作《简单丰足:减法养生的52个关键字》中揭露了这个有趣的现象。他指出,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膝盖关节往往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当我们忽视了对它的照顾。
根据卫福部国健署统计资料,台湾18岁以上成人,约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症,而血脂过高,会提高高血压、糖尿病、中风风险,除就医服药外,营养师彭逸珊指出,患者也可从饮食与生活习惯着手改善,像多吃高纤蔬菜,与每周进行15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都有助于控制血脂。
骨质疏松症可说是「无声杀手」,很多人往往等到跌倒骨折后,才惊觉本身早已罹病。想要预防骨松缠身,运动和饮食都很关键。对此,营养师高敏敏分享强化骨骼5运动,强度从低到高依序为,走路、快走、跑步、跳绳、重量训练。其中她提到,每天跳绳50下,6个月能让髋骨粗隆骨密度增加3~4%。而在饮食方面,可摄入芭乐、每天2份乳制品、豆制品、黑芝麻,以及补钙保健品,来让维护骨骼健康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