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主动脉瓣的搜寻结果,共35

  • 心臟装第二个瓣膜?「瓣中瓣」技术 助7旬患者重获新生

    心臟装第二个瓣膜?「瓣中瓣」技术 助7旬患者重获新生

    主动脉瓣膜狭窄好发于老年人,传统外科手术需开胸,部分病人恐难以负荷。振兴医院领先全台发展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TAVI),近日更受邀至亚洲大学附属医院指导,为一位体况不宜再次开刀的7旬患者,透过导管植入第二个瓣膜,帮助患者重获新生。

  • 振兴医院「以病人为中心」 心臟内外科齐力

    振兴医院「以病人为中心」 心臟内外科齐力

     振兴医院心臟医学中心自1994年成立,写下许多卓越成就,迄今完成近600例心臟移植、逾1300例经导管瓣膜手术,皆是国内首屈一指,也备受国外推崇肯定。如此优异的成绩背后,蕴含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关怀精神,为了不让病人受苦,心臟外科、内科团队密切合作发挥最大效益,提供最好的技术和最安心的治疗。

  • 殷伟贤不放弃 重沟通能帮尽量帮

    殷伟贤不放弃 重沟通能帮尽量帮

     踏入心臟内科近40年,振兴医院副院长殷伟贤一路走来,铭记恩师提醒「心臟科医师永不死」,始终坚守「做到不行为止」的信念。他参与了心臟医疗最剧烈的变革年代,形容自己「躬逢其盛」,更在临床中体会到,医疗价值不只是延长生命,更在于让病人活得有品质。

  • 李怡贞70岁父出院 「急性肺水肿、心臟衰竭」主因曝光

    李怡贞70岁父出院 「急性肺水肿、心臟衰竭」主因曝光

    美女律师李怡贞日前回娘家时遇到70岁的爸爸突然送急诊,爸爸当晚原本独自在农舍里,却因喘不过气、盗汗紧急与家人联繫,后来发现爸爸的心臟、肺、肾都有问题,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直到今(28)日才出院。对此,医师也详细说明情况,透露爸爸有高血压、心臟问题,若未及时医治,恐怕就来不及了。

  • 体外第二心臟 助9旬翁重生

    体外第二心臟 助9旬翁重生

     98岁的张爷爷因冠状动脉疾病引发心臟衰竭,长期依赖轮椅,基本生活都须他人协助。由于年事已高,又合併有肾功能退化与糖尿病,实施侵入性治疗风险太高,接受了非侵入性的「体外加强反搏治疗(EECP)」。经过十几次疗程后,开始能扶着椅子慢慢走,如今不仅摆脱轮椅,更每天在院子里来回散步。

  • 体外加强反搏治疗 助9旬心衰翁白髮转黑不再坐轮椅

    体外加强反搏治疗 助9旬心衰翁白髮转黑不再坐轮椅

    98岁张姓老翁因冠状动脉疾病引发心臟衰竭,行动需坐轮椅,因高龄加上多重慢性病无法手术,台中慈济医院心臟外科主任余荣敏建议自费透过非侵入性的「体外加强反搏治疗(EECP)」治疗,张姓老翁不仅重获行动能力,每天可自行散步至少50公尺,甚至白髮转黑,「逆龄现象」让家属惊喜。

  • 呼吸困难又脚肿 竟是致命急症 北荣关键检查救回一命

    呼吸困难又脚肿 竟是致命急症 北荣关键检查救回一命

    「我只是喘跟脚肿,怎么差点就没命了?」。37岁的江先生长达3个月感到呼吸困难、双脚肿胀,在诊所就医后未见改善,今年2月到北荣求助。虽然生命徵象虽无明显异常,但临床评估仍不寻常,以临床重点式超音波进行床边检查,发现A型主动脉剥离,紧急动手术,1个多月后出院。专家表示,A型主动脉剥离是极致命的急症,活着到医院者仅约3分之1,江先生是罕见且珍贵的成功案例。民眾若发现急性胸痛、胸闷、呼吸喘、下肢水肿,务必尽早就医。

  • 胸闷竟是重度瓣膜狭窄 48岁女性险猝死

    胸闷竟是重度瓣膜狭窄 48岁女性险猝死

     48岁陈女士半年前就出现活动时胸闷、喘不过气的症状,数度差点昏倒被送医,但她一直未将不适放在心上,直到今年3月做心臟超音波检查,才发现罹患重度主动脉瓣膜狭窄,随时可能猝死,因此紧急转诊至台北慈济医院治疗。医师指出,重度主动脉瓣膜狭窄多见于70岁以上病人,而先天性双瓣主动脉瓣膜患者,在中年就容易出现瓣膜狭窄或闭锁不全。

  • 脉压差大3原因曝光 医:恐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脉压差大3原因曝光 医:恐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每天固定量血压是很重要的事,但若发现脉压差过大时,该如何解读?对此,心臟内科医师陈肇文表示,脉压差较大通常与3原因有关,分别是身体严重缺水、血管老化,以及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应就医检查以确认问题。他并提到,50岁以上族群,建议要特别关注收缩压变化。

  • 心臟衰竭机械手臂手术 健保补助省荷包

    心臟衰竭机械手臂手术 健保补助省荷包

     彰化一名78岁江姓老翁,因心臟衰竭,走路易喘、体重直线下降,数月前就医后,发现罹患冠状动脉狭窄及二尖瓣膜严重闭锁不全,经达文西机械手臂手术更换二尖瓣膜及数月休养,目前已恢復健康,且健保给付4项心臟机械手臂手术费用,替老翁省下10多万元医疗费用。

  • 血压正常不代表心臟没事 医:忽略4症状恐随时要命

    血压正常不代表心臟没事 医:忽略4症状恐随时要命

    谈及心血管疾病,多数人都会联想到高血压,不管是因还是果,血压升高总容易让人紧张。但心臟内科主治医师黄启宏示警,血压正常不代表心臟没问题,应以症状为主要考量,一旦活动后出现喘、闷、痛,甚至快昏倒的情况,切勿因血压正常而忽略就医,否则恐随时有猝死风险,不可不慎。

  • 7旬翁腹胀半年找不到病因 竟是主动脉溃疡作祟险命危

    7旬翁腹胀半年找不到病因 竟是主动脉溃疡作祟险命危

    花莲1名75岁吴姓老翁饭后腹胀难忍状况长达半年之久,原以为是胃食道逆流,但吃药2周未改善,照胃镜也没找到病因,经透过全身电脑断层检查才发现有主动脉弓溃疡、冠状动脉狭窄、堵塞等状况,且住院期间又突发心肌梗塞情况一度危急,经1周2次开刀治疗后,吴翁情况好转并在2024年的最后1天顺利出院。

  • 微创手术换心瓣膜 伤口小恢復快

    微创手术换心瓣膜 伤口小恢復快

     75岁宋先生,是末期肾衰竭接受常规洗肾的病患,同时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间质性肺病等共病症,因血压低、下肢水肿、一走路就喘,被诊断出重度主动脉瓣膜狭窄,心臟收缩功能只有一般的人三分之一。医师评估传统瓣膜手术风险过高,执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术后他的血压渐渐改善、下肢水肿消退,也慢慢恢復行走。

  • 研究揭脖围太粗易中风 男女「危险数值」不同

    研究揭脖围太粗易中风 男女「危险数值」不同

    天气冷、温差大,使得中风发生机率也提升。对此,脑神经外科医师顏君霖引述研究指出,脖子的粗细与中风的机率有高度相关性,若男性脖围超过40公分、女性超过35公分,就要特别小心。

  • 7癌单基因检测纳给付 嘉惠6.6万人

    7癌单基因检测纳给付 嘉惠6.6万人

     健保署19日公布,12月1日起新增修订30项医疗服务诊疗项目纳入给付,包括7类癌症单基因检测、HBcrAg检测等,预估一年约6.6万人受惠。其中,最昂贵的项目为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尾崎式手术,病患可省下约12万~47万费用。

  • 尾崎式手术、单基因检测等30项服务纳健保 6.6万人受惠

    尾崎式手术、单基因检测等30项服务纳健保 6.6万人受惠

    健保署今公布,12月1日起新增修订30项医疗服务诊疗项目纳入给付,包括7类癌症单基因检测、「B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合併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验」及用于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的尾崎式手术(Ozaki procedure)等,预估一年约6.6万人受惠。其中最昂贵的项目为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尾崎式手术,病患可省下约47万费用。

  • 不只心臟病!医:脖子血管明显「恐和癌症有关」

    不只心臟病!医:脖子血管明显「恐和癌症有关」

    很少人会注意到脖子血管的变化,但它却可成为观察健康状态的一项指标。对此,胸腔暨重症医学科医师黄轩指出,若脖子上的颈动脉跳动过于明显或肿胀,要当心恐是心血管疾病的警讯;此外,脖子的静脉异常怒张也要留意,可能与癌症有关,务必尽快就医检查。

  • 苗县医师节表扬50位杰出医师 大千体系感谢医疗贡献

    苗县医师节表扬50位杰出医师 大千体系感谢医疗贡献

    大千健康医疗体系于12日举办医师节庆祝活动,表扬超过50位杰出医师。总裁徐千刚表示,医师们无论在医院或诊所,从预防保健、慢性疾病到急重症和癌症治疗,都用心守护苗栗县民健康,透过这次活动向全体医师致上敬意。

  • 赵少康开刀「救心」 苏一峰曝拖延后果:恐心臟衰竭

    赵少康开刀「救心」 苏一峰曝拖延后果:恐心臟衰竭

    资深媒体人赵少康近日表示,他检查身体发现主动脉有扩大的情况,并造成瓣膜关不紧,心臟打出去的血液会回流的现象,在近期做了「开心」手术,心臟一度停止3个小时。胸腔科医生苏一峰提醒,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会造成血液回流,时间长了恐会朝心臟衰竭演变。

  • 赵少康心臟动刀死而復生 名医魏峥亲揭「主动脉关不起来」

    赵少康心臟动刀死而復生 名医魏峥亲揭「主动脉关不起来」

    前中广董事长赵少康今(5)在脸书公布自己动了「开心」手术。他的主治医师,心臟科权威、振兴医院院长魏峥表示,赵少康有主动脉瓣膜闭锁不全,检查意外发现有主动脉扩大,因此进行手术。他也提醒,瓣膜闭锁不全通常不会有很明显不适症状,建议民眾要留意「收缩压特高/舒张压特低」和「易喘」症状,有疑虑就要应检查。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