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乳癌细胞的搜寻结果,共14笔
一名40多岁的女性工程师小美(化名),当发现乳房有肿块后,仅三个月的时间肿块就迅速增大,经超音波检查发现肿瘤已逾5公分并有二颗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经超音波导引穿刺切片及正子摄影检查确诊为第三期HER2阳性乳癌。
一名40多岁女工程师小美,发现乳房有肿块后,仅3个月肿块就迅速增大,经检查发现肿瘤超过5公分并有2颗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确诊为第三期HER2阳性乳癌。与医疗团队讨论后,决定採术前双标靶合併化疗,不到半年就让癌细胞归零,成功完成乳房保留手术。术后每3周施打一次双标靶药物,完成一年治疗后,目前追踪稳定、无復发迹象。
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肾臟科医师江守山表示,一项研究发现,食用含有Omega-6亚麻油酸较多油品,例如大豆油、葵花油,可能会刺激三阴性乳癌肿瘤的生长,虽然Omega-6是身体需要的脂肪酸,但现代人饮食习惯,容易造成摄取量过多,反而可能危害健康。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也会跟着老化,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会。营养师吕美宝表示,研究发现,停经后的妇女只要连续7天,每天饮用1杯含有抗氧化营养素的生甜菜根汁,约半颗到3分之2颗量,就能显着提升血管弹性与循环功能,长期饮用有助于降血压、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动脉硬化风险。
乳癌是国内妇女最好发的妇癌。营养师吕美宝表示,最新研究发现,食用含有Omega-6亚麻油酸较多油品,例如沙拉油、玉米油、葵花油,可能会打开三阴性乳癌肿瘤的生长开关,不仅加速肿瘤生长,也可能削弱免疫治疗效果,「真正有效的抗癌策略,不只是靠药物,也可能隐藏在你每天吃的那一匙油里。」
植化素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蔬果所含的植化素也不同,医师张适恒指出,芹菜、绿花椰菜、红萝卜、洋葱、大番茄所含的植化素,最具防癌、抗癌潜力,其中大番茄的茄红素,还能预防大肠癌、胰臟癌等12种癌症。
50岁的女星吴文忻以香港小姐季军出道,3年前罹患乳癌开刀切除,去年转移到淋巴,还赴泰国做细胞疗法,近日她在社群PO照,指自己又住院治疗,还抽出1公升的心包膜血水。医师表示,乳癌细胞若转移到心包膜,病程已届第4期,此时无法靠手术切除乾净,只能用药物治疗,且免疫细胞的细胞疗法,只可视为辅助疗法,不可荒废正统治疗。
豆腐是平民美食。营养专家洪泰雄表示,豆腐是最优质的植物性蛋白质,其富含大豆异黄酮,可降低体内发炎与氧化压力,研究发现,吃豆腐有助降低罹患乳癌、大肠癌与肺腺癌风险,还有流行病学显示,摄取高剂量大豆异黄酮的女性,比摄取少者,可降低30%肺腺癌风险,建议每周可吃3至5次豆腐来保健。
枸杞常是药膳中的配角。急诊医师张适恒表示,枸杞营养丰富,叶黄素含量是同重量红萝卜的5倍,黑枸杞所含的花青素更是蓝莓的20倍,且含有多醣体,有助身体对抗乳癌等癌症,是个低调又健康的超级食物,不过,枸杞含糖量较高且不耐热,千万别用热水泡或炖煮,而是以冷水清洗后,每天生吃20到30颗即可。
谈到乳癌,很多人都是联想到女性。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分享有位阿伯,近半年乳头一直硬起来,且变成紫黑色,流出分泌物,后来证实是罹患乳癌,提醒男性乳癌最好发在乳头下方出现肿块,若出现这类肿块,或有乳头变硬、乳房皮肤凹凸不平、有分泌物、腋下淋巴肿大或乳房疼痛等症状,要警觉罹患乳癌的可能性。
逸达( 6576)12日表示,旗下用于治疗停经前乳癌新药FP-001 42毫克(即CAMCEVI 六个月剂型),在大陆进行的三期临床试验,已完成第一位病患给药,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临床。该新药大陆市场已授权长春金赛药业。
一项新的血液检测可以在乳癌復发的肿瘤在扫描中出现之前三年预测其风险,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激动人心的突破,可以帮助更多女性彻底战胜这种疾病。
48岁热爱马拉松、健康饮食的许女士,去年1场马拉松后突然莫名胸痛进而发现罹乳癌第1期,虽然她感到晴天霹雳,仍依照医嘱接受局部切除合併「手术中放射治疗」,术后7天即恢復上班,4个月间已完成5场马拉松,挥别罹癌阴霾,她今(21日)现身感谢茂盛医院医疗团队,信心满满表示,「让罹癌就像1场感冒一样,过个场而已」。
谈及蔓越莓,许多人都会想到有助于防止泌尿道感染,其实它还有许多健康功效。对此,营养师王证玮表示,蔓越莓含有非常丰富的植化素,除了能有效降低泌尿道感染机率外,还具有对抗乳癌细胞形成、保护摄护腺、加强抗氧化力、改善胃部不适,以及维持血管弹性等作用,值得在日常饮食中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