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交配期的搜寻结果,共05笔
每年2月至6月是新北市瑞芳酋长岩保育类游隼繁殖季,吸引各地赏鸟爱好者前来朝圣。有「游隼爷爷」之称的87岁保育志工林国雄,不仅协助巡守观察,穿梭在鸟友中维持秩序,更热心投入保育行列,主动参与幼鸟救援工作,是守护酋长岩游隼的重要人物。
外来种鱼虎入侵日月潭,成鱼会攻击其他鱼类,被封为湖中恶霸,每年6月进入繁殖期,县府展开日月潭鱼虎球电捞防治作业,2021年移除3万4000尾鱼尾最多,2022年移除数量降至1万6000多尾,去年也移除约1万6000尾,今年迄今电捞644尾,电捞移除数量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
家里有时会出现蚂蚁或蟑螂,都属于正常状况,若是看到身形怪异的昆虫,肯定会让人头皮发麻。智利一名男子近日洗澡时,发现浴室出现「八脚怪」,外观看起来像螃蟹,拥有坚硬外壳,乍看又像蜘蛛,于是po照片寻求帮助,在网路引发讨论。
南投县仁爱乡26日有民眾食用河豚后中毒,造成1死8伤憾事。河豚位列日本三大名鱼,饕客都认为河豚皮Q弹肉细致,肉质滑嫩如田鸡,细腻似海鳗,滋味诱人,被称为「最接近天堂的美味」。然而因河豚具有毒性,并非整条鱼都可食用,像是卵巢、肝臟、肠、皮肤甚至肌肉组织都有毒素,加热亦无法破坏毒素,所以河豚料理师得有证照与专业技术。
南投县仁爱乡传出民眾食用河豚肉后出现手脚痲痹无力等疑似中毒症状,造成料理烹煮的44岁洪姓男子死亡,成为国内5年来,首起摄食河豚造成的死亡案例。卫福部食药署提醒,河豚毒素属于神经毒素,加热也无法将毒素破坏,若食用没有处理乾净的河豚,45分钟内就会引起唇舌发麻等症状,死亡率高达61%。提醒餐厅若缺乏辨识能力,不应贩售河豚料理,吃死人可判7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