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国际人才的搜寻结果,共416

  • 《通网股》智邦看旺AI长线 扩产布局三地、2026年业务爆忙

    网通股王智邦(2345)今日举办法说会,针对昨日董事会一口气通过三大投资案、总金额约20.2亿元,智邦表示,随着AI云端客户需求暴增,现有产能已趋紧张,这些方案均属未来产能与营运能量扩充的重要布局。公司强调,2026年仍将是业务极为繁忙的一年,将以「审慎乐观」的态度面对营运挑战。若能在未来数年持续稳健执行策略,预期有机会进一步切入AI伺服器与网路加速晶片(AI accelerators)等新兴技术领域。

  • 南韩AI爆危机!韩媒亲访台湾揭「留才铁三角」秘辛

    南韩AI爆危机!韩媒亲访台湾揭「留才铁三角」秘辛

    辉达执行长黄仁勋近日于APEC期间造访南韩,并宣布与韩国合作的重大AI计画,规模逾3千亿台币,市场关注台韩的AI竞赛。但韩国媒体提醒,南韩AI人才流失严重,若无法改善,单靠庞大预算难以达成目标,并称讚台湾留住人才的关键三要素。

  • 马光中医家庭日 齐聚卫武营共享幸福时光

    马光中医家庭日 齐聚卫武营共享幸福时光

    国际人才解决方案公司Robert Walters发布的《2025年职场趋势报告》指出,「以人为本的领导」与「平衡工作与生活」已成为全球企业的发展关键。当幸福感成为新一代人才选择企业的重要指标,如何打造兼具健康、归属与有温度的工作环境,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新焦点。

  • 新北技职教育4年投8亿 副市长:核心是适性教育

    新北技职教育4年投8亿 副市长:核心是适性教育

    新北市站在全球的高度,顺应世界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之潮流,积极推动全国首个以「适性教育」为核心的技职教育政策,更从112年起4年期间加倍投资8亿经费,帮助学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成为无可取代的专才及天才。

  • 全球最大品牌iShares贝莱德首檔ETF 今日正式挂牌证交所

    国际重量级资产管理龙头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Inc.)在臺设立的贝莱德投信, 正式进军臺湾ETF市场!由贝莱德投信发行首檔ETF-贝莱德标普卓越500卓越50(009813)今(20)日正式在臺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 年销15亿人民币不是梦!俄罗斯姑娘「跨江」直播带货

    年销15亿人民币不是梦!俄罗斯姑娘「跨江」直播带货

    大陆电商直播带货不稀奇,但若是主播换成外国人可能就有点意思。平日晚上7点,中国东部边陲小城饶河早已一片漆黑,但该地电商直播基地里却灯火通明,俄罗斯主播喀秋莎正坐在直播间里卖力推销,俄罗斯麵粉、酱油、葵花籽油等商品。

  • 中时社论》留住辉达 蒋万安的智慧考验

    中时社论》留住辉达 蒋万安的智慧考验

    北士科T17、T18基地成为AI龙头辉达海外企业总部首选,因总面积达3.89公顷,地段完整、交通便利,是台北市继内科和南港后的第三科技园区,但地上权属新光人寿,新寿又已与台新人寿合併,契约主体变更。而北市府与新寿对解约金与履约争议僵持不下,形成政治、法律与商业三重卡关,拖延辉达落脚时程。守住辉达首选地,是台北市长蒋万安责无旁贷的责任。

  • 迪士尼首度来台招募人才 高餐大独获青睐接轨全球娱乐巨擘

    迪士尼首度来台招募人才 高餐大独获青睐接轨全球娱乐巨擘

    美国迪士尼集团为全球娱乐公司龙头,触角涵盖电影制作、电视网络、主题乐园、度假村和串流媒体服务,其中,以迪士尼乐园最为人熟知,是大人小孩的天堂,受到美国总统川普上任,紧缩外籍留学生与工作签证政策,造成劳动力人口短缺,佛罗里达迪士尼乐园也受到衝击,过去,乐园多依靠中国大陆、韩国留学生补足人力,如今留学生数锐减,促使迪士尼集团总部关爱眼神转移到台湾,锁定国立高雄餐旅大学,先是透过台湾驻纽约办事处帮忙和高餐大牵线,国际人才招募团队随即飞抵台湾,直接到高餐大,举办人才招募说明会,展现对高餐大高度肯定。

  • 黄金破4000美元!华尔街对冲基金巨擘:去美元化

    黄金破4000美元!华尔街对冲基金巨擘:去美元化

    美国对冲基金巨擘Citadel执行长格里芬(Ken Griffin)本周接受专访时表示当前美国经济,处于不正常亢奋状态,投资人担心美元走弱,因此越来越多投资人将投资组合「去美元化」,转向黄金、白银以及比特币、以太币等资产,这股趋势令他「非常担忧」。

  • 台湾从「鬼岛」变身「机会之岛」 韩媒分析:2关键翻转命运

    台湾从「鬼岛」变身「机会之岛」 韩媒分析:2关键翻转命运

    不久前,台湾青年常以「鬼岛」自嘲,批判低薪、房价高涨与前景黯淡的现实。韩媒表示,这与当年韩国年轻人喊出「地狱朝鲜」的情况极为相似。当时台湾经济成长率仅约1%,陷入低成长焦虑,失业率维持在3%左右,与韩国相近;同时面临中国威胁带来的政治不安,被视为另一个东亚「焦虑国家」,如今两国状况却大不同。

  • AI带动硬体需求 台科技人才炙手可热

    AI带动硬体需求 台科技人才炙手可热

     全球大抢台湾供应链,台系科技人才预计是下波争夺重点。专家分析,除科技厂出海拉动本地人才需求,AI趋势正取代许多软体工程师工作,过往台湾科技「硬>软」标籤反成优势,使台籍人才在全球更炙手可热。

  • 亚昕 逾430亿案量瞄准台中

     亚昕(5213)集团董事长姚政岳3日表示,看好台中长期发展潜力,目前在台中四大核心区块合计拥有约2万坪土地,包括西屯水湳经贸园区文商段、北屯14期荣德段「屿森之屿」、北屯崇德段与平田段,以及西区麻园头段,四建案总销合计逾430亿元,正在进行建照申请与都更规划,亚昕将视市场变化与政策进度伺机进场,採取稳健布局策略。

  • 日商提2025白皮书 叶俊显:携手打造民主非红供应链

    日商提2025白皮书 叶俊显:携手打造民主非红供应链

    国发会主委叶俊显1日代表政府接受台北市日本工商会「2025白皮书」,白皮书以「臺日无缝合作、共同发展经济」为愿景,提出推动产业合作、优化投资环境、深化人才交流及完善行政制度等面向提出建言;叶俊显表示,台、日同为全球科技供应链的重要节点,政府期待双方在半导体、人工智慧及新能源等关键领域深化合作,携手打造可信赖且具韧性的「民主非红供应链」,因应全球挑战。

  • 工商社论》台湾应把握国际人才逆行大转机

    工商社论》台湾应把握国际人才逆行大转机

     川普政府一纸行政命令将H-1B工作签证费用拉高至十万美元,一笔画下人才流动的门槛,国际人才版图正悄然重绘,中国大陆立即开出K签抢人,在此关键时刻,台湾同处一个难得的歷史转折点上,有机会利用国际人才扭转产业结构失衡、并补足少子化衝击长期产业短板的战略窗口。

  • 六福启动「国际犀牛外交」!首创跨国输出、规模史上最大

    六福启动「国际犀牛外交」!首创跨国输出、规模史上最大

    由于盗猎猖獗及栖息地缩减,导致全球犀牛数量急遽下降。国际犀牛基金会最新统计,2024年全球犀牛已较前一年减少1290只,南方白犀牛年降幅甚至超过11%,为所有犀牛亚种之最。长年投入濒危动物保育与国际交流的六福旅游集团,犀牛繁育除了是全台之冠,更是国际间指标园区。

  • 高雄专区起飞 银行育才大作战

    高雄专区起飞 银行育才大作战

     公股银锁定高资产业务,客户数持续成长,观察高资产客户偏好长期稳健收益产品,并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寻求资产增值,金管会鼓励银行积极培训专业人才,延揽国际人才及海外国人回台,期待透过顶尖人才直接投入高雄专区,驱动银行服务量能再升级,各银行积极配合政策,针对高雄资产管理专区培育人才。

  • 未来电商霸主! 南华国际系勇夺「CEPT 跨境电商技能认证全国竞赛」冠军

    未来电商霸主! 南华国际系勇夺「CEPT 跨境电商技能认证全国竞赛」冠军

    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日前参加由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IEAT)主办的「2025 CEPT 跨境电商技能认证全国竞赛」,三位学生顺利通过专业认证,其中李翊祯同学更勇夺「CEPT–Amazon 模组」个人冠军,为校争光,并于9月11日出席颁奖典礼接受表扬。

  • 台科大首推国际硕士学程 携手泰达电子培育人才

    台科大首推国际硕士学程 携手泰达电子培育人才

    能源、人工智慧与永续发展已成为塑造人类未来的三大基石,国立台湾科技大学近日与泰达电子(Delta Electronics (Thailand) PCL.,台达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合作,针对泰国优秀学生开设首届「国际生硕士学位学程计画」,由泰达提供全额奖学金、企业实习,并在毕业后保证就业机会,培养兼具专业知识与跨国合作能力的科技新世代。

  • H-1B签证费暴涨100倍!川普自断科技命脉 谁是下一个硅谷?

    H-1B签证费暴涨100倍!川普自断科技命脉 谁是下一个硅谷?

    一纸突如其来的政策,震撼全球科技业!美国总统川普于19日重手出击,签署行政命令,将H-1B签证申请费用从原本的1000美元,一口气调升至10万美元(约新台币302万元),并高调宣称要「把饭碗还给美国人」。20日,白宫随即发布实施细则,这项突袭式措施瞬间在硅谷引爆衝击。

  • 川普祭出高额H-1B费用 旅美教授大胆预言:30天内恐转弯

    川普祭出高额H-1B费用 旅美教授大胆预言:30天内恐转弯

    川普政府上周五突然宣布,H-1B高技能签证将加收10万美元费用,引发科技产业与移民圈恐慌,不少企业甚至建议员工暂停跨境。然而,白宫隔日急忙澄清,强调费用仅适用于未来抽籤的新申请人,现有签证与续签不受影响,且收费属「一次性」而非年费。但外界质疑政策来得仓促,执行细节仍不清楚,混乱场景让人联想到2017年旅行禁令初期。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