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张献忠的搜寻结果,共12笔
同样出身于民间起义,刘邦与朱元璋却在登基后展现全然不同的态度。前者尊陈胜为「王」,建立祭祀制度;后者却将红巾军贬为「贼」。《搜狐网》歴史专栏指出,这背后不只是性格差异,更是两个时代政治合法性与统治策略的深层对照。
北宋与明朝虽同样败于女真政权之手,但两者后续命运却大相径庭,南宋能偏安江南百余年,而明朝灭亡后的南明,仅存数十年便土崩瓦解,造成这一差异的关键有三:其一,南宋拥有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固守江防,而南明多数将领投降或叛变;其二,南宋依托江南富庶与水网天险,物资与防御俱足;其三,南宋军民凝聚力强,而南明内斗频繁、人心涣散。
明末国势风雨飘摇,农民军首领李自成率领大军直逼京城,崇祯皇帝急发勤王诏令,盼各地将领北上救驾,其中握有80万大军的将领左良玉,原本被视为朝廷最后王牌,却始终未出兵,任由京城陷落,崇祯自缢煤山。背后原因并非单纯怯战,而是左良玉早已对朝廷失去信任,加上军阀割据、形势诡谲,他更倾向保存实力、静观其变,最终让大明王朝失去了最后的翻盘机会。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是清朝建立初期,因战功卓着或政治影响力被封为世袭亲王、郡王的重要宗室人物,他们或稳定继承危机,或平定叛乱,对入关与统一中原贡献巨大。然而,权力大小与战功高低并不完全对应,例如:多尔衮虽实际掌权,却因顺治亲政权力削弱,仅列第二;甚至有郡王军功超越部分亲王。
清太宗皇太极猝然去世,皇位继承陷入僵局,其长子豪格战功彪炳,获得八旗中六旗力挺,成为最有力的继承人选。然而,他因一句谦让的话语「福小德薄,非所堪当」,被政敌多尔衮巧妙利用,最终年仅6岁的福临被推上帝位,豪格则沦为旁系亲王,命运急转直下。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对大明王朝的国运深感忧虑,于是亲自向得力军师刘伯温询问:大明江山究竟能延续多久?刘伯温没有长篇大论,只留下一句深奥的预言:「遇顺而止」。看似简短模糊的四字,没想到竟在两百多年后准确应验,随着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并攻入京师,明朝宣告灭亡;紧接着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年号为「顺治」,两个「顺」字一前一后呼应了这段神秘预言,令人不禁讚嘆刘伯温的远见与洞察。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为明末民变首领之一、「大西」政权皇帝,以滥杀无辜闻名,1646年他携带宝藏逃离成都时在四川彭山遭击败,导致大量宝藏沉入岷江中,史称「江口沉银」。自2016年起,考古队多次在当地进行发掘,出土包括金契合银器在内的大量文物,其中甚至包括明代蜀王的金印「蜀王之宝」,可惜的是,金印遭到切割支解,可能被重新铸造为大西国的金币。
明末时期,明思宗崇祯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以及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三人堪称是影响歷史发展的重要人物,尤其是吴三桂,外人对他的印象不外乎是汉奸或是引清兵入关,只因为心仪的名妓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霸占,愤而带头降清。然而事实上,以当时的战局来看,吴三桂其实别无选择。
济公喝酒吃肉的形象深植人心,更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当作口头禅,事实上这句话并非出自济公,而是源自于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日前传出四川省眉山市的江口沉银博物馆预计今年6月启用,成为中国大陆唯一的金银器主题博物馆。这个以明朝末年盗匪集团组成的短命地方政权,谁也没想到数百年后竟成为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口中的农民起义运动,在歷史上被认定杀人如麻的屠夫张献忠,竟然摇身一变成为对抗暴政的英雄。最近大陆连续发生无差别杀害与伤人事件,网民以「献忠事件」的名称来替代,更让此一歷史事件充满滑稽与恐怖。
基隆市长谢国梁罢免案将于10月13日投票,国民党内参民调17日曝光。数据显示,谢国梁满意度从6月的44.6%,9月已增加为55.4%,另仅剩27.3%同意罢免谢国梁、44%不同意罢免。对此,国民党立委罗智强表示,赖清德的「七杀刀」首要封喉的对象,就是谢国梁,若是连「林右昌涉弊、谢国梁被罢」这种事情都成功,那七杀刀会变屠龙刀,呼吁基隆市民一定要让民进党,在基隆狠狠的踢铁板。
和尚为了遵守戒律,严禁吃肉喝酒,不过明末民变领袖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竟以屠城威胁和尚吃肉,没想到对方迟疑片刻后淡定地大口吃了起来,还缓缓吐出10个字,成了千古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