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强制戴口罩的搜寻结果,共13笔
端午连假后,国内新冠疫情持续升温,疾管署预估高峰将落在6月底、7月初,单周就诊人次恐逾20万人。中华民国药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呼吁,民眾应趁早备妥家用常备药品,与5大基本防疫物资,适量备用、切勿囤积。
入夏后的新冠疫情预料在本月中旬步入高峰,单周确诊将突破12万人次。疾管署4日宣布,即日起,医院、诊所、长照机构等,可自行「加严」感控措施,规范民眾进入医疗照护机构必须戴上口罩。
新冠疫情再起,疾管署预估,这波疫情高峰将落在7月中旬,届时每周约有1千例中重症住院个案,若包含轻症个案,每周门急诊就医可能超过10万人次。医师表示,夏天仍有疫情上升,这和冠状病毒不停突变有关,由于人体对新变异株抵抗力较低,就可能二次感染。疾管署长庄人祥表示,不会恢復强制戴口罩措施,但建议民眾前往人潮眾多场所时戴上口罩。
新冠疫情再起,预计7月中旬到达高峰,卫福部长邱泰源今天亲自坐镇疾管署召开记者会,强调「防疫体系还在」,多项防疫策略都在积极进行。疾管署长庄人祥说,上周健保门急诊诊断新冠阳性约9万人次,到了高峰期可能超过每周10万人次,但由于已无适法性,不会恢復强制戴口罩的措施。
夏天高温炎热,身体易出汗,一名女子近日搭台北捷运闻到一股汗臭味,她形容味道像寿司的醋饭,让她快崩溃,将其PO上网后,一票网友有感,指公车上也有类似状况,另也有男网友说大眾交通工具总是飘臭味,尤其是夏天加上汗臭味更明显,因此改开车通勤。
5月19日起口罩令全面解除,医疗院所及老人福利机构改为建议佩戴,小儿科医师杰登医师表示,虽然进入医疗院所已不强制戴口罩,但他仍建议要戴,因医院本身就是个大毒窟,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感染。
实施超过3年的口罩禁令即将解除,卫福部疾管署宣布,5月19日开始医疗院所、老人福利机构将不再强制戴口罩,此议题10日在议会引发讨论,国民党议员张瀞芬、刘士州忧心口罩解封是否可能使得肠病毒等疫情升温;卫生局长曾梓展表示,站在医疗专业的立场,他还是建议民眾进入医院、长照机构最好戴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新冠疫情期间,卫福部发动口罩令,随疫情常态化、疫苗施打普及后,才逐步解封,但医疗场所仍须配戴。卫福部疾管署8日宣布,自5月19日起,口罩令全面解禁,各医疗机构、老人福利机构调整为建议佩戴口罩场所,不再强制配戴。
新北市新庄某公共托婴中心日前发生憾事,一名11个月大的男婴疑遭老师强制戴口罩窒息闷死,该公托理事长出面道歉,强调会这样做是「不舍孩子感冒」,对此,艺人欧阳靖表示曾想把孩子送托婴中心,由于得戴口罩才肯收,但她认为此举违反常理,后来便决定不送托。
新北市一名11个多月大的男婴轩轩,前天疑因托婴中心的强制戴口罩的疏失,几乎被「活活闷死」,送医急救仍旧脑死,华视主播昨(24)晚发文透露,称家属已同意器官捐赠,将轩轩的心臟遗爱人间;不过,现全台并无6岁以下等待心臟器捐的病人,家属即使想捐心,也无法如愿。
台湾儿童急诊医学会9月份针对全台北中南、总共 19 间医学中心及区域医院进行儿童急诊现况调查,发现儿童急诊人数急遽上升,约为疫情前的2~3倍。医师指出,其实从半年前至今都是这样的状况,关键就是免疫负债,让许多病毒包括流感、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人类间质肺炎病毒、肠病毒和新冠病毒轮番上场,让许多孩子几乎一直生病中,而这样的苦日子,恐怕至少还得持续2年。
近期网路流传12月1日起8类场所强制戴口罩,还误植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防疫措施为今年规定,疾管署澄清与现行措施不符,民眾勿信、勿转传。
大陆北方呼吸道疾病疫情上升,包括流感病毒、霉浆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和新冠病毒等5病菌威力齐发,疫情严重,引发世卫组织(WHO)关注。感染科权威、台大医师黄立民忧心表示,大陆霉浆菌不断突变、产生抗药性,挤爆医院,两岸交流渐频繁,台湾在农历春节恐有一波新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