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慢性病风险的搜寻结果,共81笔
现代人追求健康长寿,除了规律运动之外,饮食也很重要。肾臟科医师江守山表示,雪梨大学研究人员整理101个国家人民的数据研究发现,摄取较多植物性蛋白质食物的人,例如坚果、鹰嘴豆、豆腐和豌豆,罹患慢性病的风险比较低,大多比较长寿,不过,这项结论仅适用于成年人,5岁以下的儿童,应该吃更多的动物性蛋白质食物,以利发育与成长。
多吃油竟然能减重。一项追踪超过20年的大型研究发现,每天多摄取7公克、约半汤匙的橄榄油,有助于抑制体重上升,测原因在于橄榄油富含单元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活性化合物,可能因此能促进新陈代谢,进而降低肥胖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每年10月18日为世界更年期日,今年国际更年期医学会以「生活型态医学在更年期健康中的角色」为主题,强调透过非药物介入方式,协助女性以健康的生活型态度过更年期。研究证实,地中海饮食可改善更年期女性的情绪与代谢指标,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搭配阻力训练,有助维持骨密度。
华南永昌证券持续推动社区关怀,中秋前夕携手精忠里办公处,举办「乐龄健康讲座暨防诈宣导」。活动由健身运动协会理事长黄薰隆带里民健身操,华南永昌证券副总张维纲及华南银行民生分行财富顾问李振伟分享防诈知识,伴手礼则是支持台南小农的冠军柚,里民笑说「能运动、学防诈又有礼物,真开心!」,活动温馨又有意义。
代谢变差、体重下不来、经常感到疲累?可能是体内男性荷尔蒙亮红灯!美兆健康管理机构最新统计,发现许多年轻男性30岁就出现肥胖、血糖异常与代谢症候群问题,进一步引发男性荷尔蒙「睪固酮」下降,陷入更大的健康恶性循环。
想减重、控血糖或改善慢性病风险,单靠食材选择可能还不够。营养师吴映蓉分享「时间营养学」概念,提醒进食时间的重要性。经常跳过早餐的人,糖尿病风险会高出33%,深夜进食会导致代谢大乱,而限时饮食可以帮助减重、改善血糖和血压。若能养成和生理时钟同步的饮食习惯,不用刻意挨饿,也能顾代谢、降低慢性病风险。
桃园市青年事务局于长庚转运站内设立「A8桃园智慧产业加速器」,12日携手敏盛医疗体系与新创团队,在敏盛智医城举办智慧健康新创体验日。青年局局长侯佳龄表示,这次活动协助新创与在地医疗体系链结,成功整合AI、医疗数据与健康管理,提升市民健康意识与医疗量能。
大陆上海一名69岁女子,退休后活动量少,又爱吃重油重甜食物,导致体重增加,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也都找上门,在透过半年的减重计画后,成功改变健康状况,不仅不用再吃血脂药,脂肪肝也消失了,主要关键就在于按比例搭配、控制总量的饮食,以及以身体舒适为主的规律运动。
追求长寿外,更要健康老去。有外媒整理2025年多项最新研究,列出7项最能帮助「健康长寿」的7项饮食建议,包括减少吃超加工食品、多摄取富含类黄酮、植物性蛋白、高纤维碳水化合物、小型鱼类等,其中植物蛋白性蛋白部分,专家建议可多食用豆腐抗衰老。
早餐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影响精神与血糖的关键。医师刘博仁点出国人常见的4种早餐组合,油盐糖爆表,长期天天吃吃恐增慢性病风险,他也建议改良吃法与自己常吃的早餐组合,替换食材就能让传统早餐升级,保护心血管与维持体重。
现代人追求健康长寿。肾臟科医师江守山表示,一项综合101个国家的大型研究发现,摄取较多植物性蛋白质的人,例如坚果、鹰嘴豆、豆腐和豌豆,通常寿命更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所需要动物性蛋白质会减少,植物性蛋白质的需求会增加。
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卫福部统计,台湾约47%的成年人处于过重或肥胖状态。研究显示,减重5%至10%即足以改善多数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若减重超过15%,甚至有可能「逆转」第二型糖尿病。
蓝莓富含花青素等多种营养。营养师薛晓晶表示,蓝莓的花青素能穿越血脑屏障、调节发炎反应,进而改善记忆力、稳定血压、强化心血管功能,早就被科学界列入大脑与血管保健食物清单,建议每天可摄取半杯到1杯的蓝莓,并平均分配在早上、下午与晚上,同时顾脑、护心与抗衰老,CP值超高。
国民健康署推动「代谢症候群防治计画」满3周年,全台逾3000家诊所、收案42万人,今年计画更上一层楼,经费加码至6.18亿元。今年9月1日起将开放医院参与,每年预估新增12万人受惠。
追求健康,许多人会选择无糖饮食,不过,营养师吕美宝表示,无糖食物常会使用「赤藻糖醇」等代糖,一项研究发现,摄取较多赤藻糖醇的人发生心肌梗塞、中风风险,较少吃族群高出2倍,原因可能与其容易导致血栓有关,这对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症候群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应谨慎摄取。
儿童肥胖问题不容小覷,教育部调查,全台每4名学童就有1人过重或肥胖。小儿科医师指出,肥胖儿童及青少年,未来有5到7成机率成为肥胖的成人,家长切勿以为「小时候胖没关系」,不仅提高慢性病风险,还可能陷入免疫力不佳、反覆生病的险境。
走路有益健康,但很多人工作忙碌,经常抽不出时间。营养师科提斯分享一项近8万人的研究,显示每天快走至少15分钟,能够降低20%的死亡率,效果甚至比慢走3小时还要好,这是因为快走能提升心臟效率、改善心血管风险因子,且又容易执行,建议大家一天15分钟,健康又帮助长寿。
现代生活压力大,人际关系疏离,忧郁症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预估2030年,忧郁症更将成为全球社会经济负担最重的疾病。为此,学界进行许多实验计划探索解决之道,近期研究更表明某些益生菌与含益生菌的克菲尔、泡菜等发酵食物,可透过改善肠道细菌丛,因应情绪变化。
台湾今年正式迈入超高龄社会,随之而来的健康风险与财务挑战也日益显着。如何在退休后实现「健康变老」,不仅是个人关注的课题,也是整体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寿险业者提醒,唯有及早布局医疗保障,才能让第二人生更从容、无后顾之忧。
保六总队常年训练技术助教苏亭方今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罕市举行的「第21届世界警察消防运动会」中大放异彩,出身警察世家的她,承袭家风,双亲皆为警察人员退休,丈夫也任职警政署保一总队维安特勤队,她在本次赛事参与跆拳、射击、中长距离竞跑等项目均有优异表现其中夫妻携手勇夺「运动后射击」项目个人与团体赛金牌,共荣获8金4银3铜为国争光,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