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抑制通膨的搜寻结果,共294笔
原本支持今年降息两次的联准会决策官员周一对12月是否需要进一步降息发表不同的意见,凸显出在内部意见高度分歧之际,联准会主席鲍尔所面临的挑战。
嘉威生活(3557)公布第三季财报,由于处于淡季中,单季合併营收为6.35亿元,年减49.26%;毛利率30%,营业净损1.15亿元,税后净损1.22亿元,均较去年同期由盈转亏,除了本业疲弱外,台币兑美元升值、越南盾兑美元贬值产生兑换损失,也对营运产生影响,每股亏损为1.45元;累计前三季亏损0.23亿元,年减104.96%,税后净损0.23亿元,每股亏损为0.27元。
日本高市早苗政府即将公布的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规模可能超过2.8兆台币,另外还将以减税和扩大投资为核心,协助包括人工智慧(AI)与半导体在内的17项重点产业发展,并将採取多年期预算配置,以提高政策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延续性。
美国联准会(Fed)上周宣布将停止量化紧缩(QT),并暗示可能重新启动资产收购,被市场视为新一轮量化宽松(QE)的开端。不过,桥水基金创办人、知名投资人达里欧(Ray Dalio)警告,此举可能助长市场泡沫,在泡沫破裂前或将出现最后一波上涨,而这通常是理想的卖出时机。
AI带来更多荣景,却没有同步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恐陷入1990年代的「无就业式復甦」。
美国联准会(Fed)再降息并同步结束量化紧缩(QT)政策,儘管市场先前预期年底前仍有再降息一次的机会,但主席鲍尔在会后淡化12月降息可能性,强调未来政策方向将取决于经济数据表现,多家法人机构也因此调整对后续降息路径的预期。
美国联准会召开FOMC会议,宣布今年二度降息,展望金融市场未来表现,国泰世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启超分析,联准会持续降息带动资金环境宽松,且第三季财报获利优于预期比例高达八成,带动美股创高。不过,高评价水准恐加剧震盪,然而AI趋势发展处于「初段」而非「终段」,宜逢波段拉回之际分批布局。
美国总统川普回锅白宫的最大目标之一是降低美国国债,但美债仍于21日衝破38兆美元新高,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债2个月就增加1兆美元,创新冠疫情期间之外最快纪录。专家警告,债务利息快速增加将损害美国经济,同时国债在政府关门期间创新高也是警讯。
环球金融杂志(Global Finance)发布全球央行总裁评比完整报告,我央行总裁杨金龙拿A-的原因出炉。环球金融杂志指出,面临美国总统川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台湾今年经济成长预估将达2.1%优于他国,且通膨控制得宜、採渐进式的货币紧缩,并展现灵活的总体审慎政策─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奏效,是杨总裁拿下优异A级成绩的主因。
自民党前经济安保大臣高市早苗4日在党总裁选举中胜选,成为自民党创党以来首位女党魁,也几乎笃定成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匯银分析,高市早苗属于安倍派,应会延续安倍老路推动宽松货币政策,后续日圆遭抛售的可能性大,日本升息之路可能放缓,恐不利于日圆表现。
美国联准会(Fed)偏好的通膨指标—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8月数据相较前月微幅上升,核心PCE则与前月持平,大致上符合预期,但仍高出Fed的2%目标。但在Fed关注就业更胜于通膨之下,预料10月降息1码的趋势不变。
联准会(Fed)偏好的通膨指标—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8月数据相较前月微幅上升,核心PCE则与前月持平,大致上符合预期,仍高出Fed的2%目标。但在Fed关注就业更胜通膨之下,预料10月降息1码的趋势不变。
美国联准会(Fed)启动降息,各大机构多预期美元指数逐步走弱,对有外币需求的民眾而言,国银表示,高利美元进入尾声行情,可能出现「美国利率下滑、美元匯率走弱」的情形,普遍预期美元指数第四季续弱,货币可多元化配置,货币投资上首选为日圆及欧元。
美国降息后,各大机构预期美元指数将逐步走弱。对于有外币需求的民眾,国银分析,高利美元进入尾声行情,将跟随联准会动态,将有可能出现「美国利率下滑、美元匯率走弱」的情形,因此投资人更需留意美元中长期走势,市场普遍预期美元指数第四季续弱,不排除下探至95价位,建议货币也可多元化配置,目前投资上首选日圆及欧元,也看好资金流向这二个货币。
随着9月FOMC会议临近,市场普遍预期联准会将启动降息,聚焦降幅与政策讯号。DWS首席美国经济学家Christian Scherrmann指出,目前形势已相当明朗,但市场真正想要关切的是,鲍尔对未来政策路径的态度与语调。
墨西哥政府当地时间10日宣布,将对来自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汽车课徵最高50%的进口关税,远高于现行的20%,是进口税制大幅调整的一环。官方称此举是为了保护本地就业,但分析指出,这是墨国为了安抚美国而做的策略调整。
受贸易不确定性和房市恶化衝击,木材期货价格已自3年高点回跌2成多。由于木材行情向来视为房市与经济活动的先行指标,木材价格崩跌敲响美国经济放缓警钟。
在石破茂宣布辞职后,预计将于十月就任的日本新首相,或许会让日本央行有更多理由放慢升息的脚步,尤其是这位可能的下任日相,会特别担心借钱的成本将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