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梅贻琦的搜寻结果,共15笔
钱思亮(一九O八年~一九八三年),字惠畴,生于河南省新野县,祖籍浙江余杭,曾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第五任校长、中央研究院评议会评议委员、院士、院长、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主委等职,学术报国,鞠躬尽瘁典型学人。傅斯年誉其为「粹然儒者」。
大陆知名的文化界人士高晓松日前谈到来台湾的印象表示,大陆民眾从小看林青霞、秦汉的电影或琼瑶电视剧长大,尤其是听台湾的流行音乐,代表了华语流行音乐的最高峰,这也与台湾有大量优秀的大学有极大的关系,大学里有很明显的文化、知识的气氛,看了很感动。他直言,由于台湾教育水准非常高,因此台湾安居乐业中的「文化元素」远超过大陆。
国立清华大学25日举行毕业典礼,校长高为元勉励毕业生成为「世界公民」,永远保持思想弹性与开放的自己;另,清华半导体学院今年也诞生首届博士毕业生,毕业前即获得台积电研发职位聘约,展现培育国家关键领域人才的成果。
世事无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两个月的一九一八年九月,金韵梅唯一的儿子亚歷山大.金,不幸在法国战场上阵亡。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她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丧子之痛。
国立清华大学梅园是纪念前校长梅贻琦精神的重要地标,但园内的老梅树却得了俗称「日烧病」的枝干沟腐病,面临生存危机,为挽救精神地标老梅树,清华大学24日与台湾老树救援协会合作启动「梅园医疗保育与栽培计画」,将以水刀土壤穿孔技术,为老梅树恢復新生。
国立清华大学梅园是纪念前校长梅贻琦精神的重要地标,但园内的老梅树却得了俗称「日烧病」的枝干沟腐病,面临生存危机,为挽救精神地标老梅树,清华校友、上纬投控董事长蔡朝阳慷慨捐助,清华大学与台湾老树救援协会合作启动「梅园医疗保育与栽培计画」,将以水刀土壤穿孔技术为老梅树恢復新生。
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的陆生团4日上午前往新竹清华大学参访,于名人堂进行两岸清华交流,但一行人抵达时遭强烈抗议,呛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不敢拿中华民国国旗,支持与反对双方激烈互呛,採访数度被打断;下午则透过新竹县长杨文科私下安排,参访竹科探索馆、台积创新馆,顺利完成陆生团最后一天参访行程。
马英九基金会邀请陆生来台参访,4日上午抵达清华大学于交流活动结束后,一行人前往梅园参访,由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贺陈弘娓娓道来两岸清华校长梅贻琦在台建校与梅园歷史,并称国立大学校长长眠于校园除了台大傅斯年在傅园,就只有梅贻琦在梅园了。
前总统马英九邀请陆生访台,4日前往科技重镇新竹参访,预计前往至台湾清华大、竹科探索馆及台积创新馆,上午参访团抵达台湾清华时,遭到支持者与反对者双方叫嚣干扰活动进行,随后马英九也现身与参访团一同前往台湾清华知名梅园参访。
碍于退辅会并无筹办教育机构的资格、加上1963年后中央採取放缓增设大专院校的政策,荣总创设医学院的过程颇费周折。主管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部,并不认可退辅会设立医学院的申请案。在退辅会与教育部歷经数度协商未果的情形下,卢致德另循途径向副总统严家淦陈情,并上呈〈筹设阳明医学院缘起及其进展节略〉一文,说明荣总必须设立附属医学院的原因。在该文中,卢致德陈述目前荣总医师来源不足,大多倚赖国防医学院毕业生等情形。若一旦战事开启,军医人员归建,荣民医院将在缺员情况下难以完成日常医疗工作;且国防医学院与军中医师缺额尚多,无法支援退辅会的需要,因此荣总认为设立附属医学院有其必要性。再加上荣总目前朝向教学医院发展,若能设立附属医学院,将使教学研究与临床诊断相互印证。而关于医学院的建校用地、招生等准备工作,卢致德在文中提到退辅会已向阳明山管理局、臺湾省林务局请求拨借唭哩岸715号林地,以作为未来的建校用地。但卢致德亦指出,目前在招生问题方面,由于教育部的阻挡,使得退辅会兴办医学院的计画数度落空。故而卢致德请求副总统严家淦特准退辅会另行编列预算,比照国防医学院体制,以招考公费生方式为填补荣总医事人员缺口。
国立清华大学15日举行2024级毕业典礼,共有5295位毕业生,包括2337人获颁学士学位,2615人获颁硕士学位,343人取得博士学位,毕业生们都在校园内拍照留下最美好的回忆,校长高为元勉励学生怀抱信心、相信自己,勇敢去做人生的下一个选择。
清华大学的復校比较特别,当报纸还没有刊出相关筹备復校事宜时,教育部就已经召开学审会,其模式比较像是由上而下的执行政策型。一九五五年九月三日,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第五届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由教育部长张其昀主持,出席委员六十余人。会中,张其昀提出报告:恢復清华大学一案,已经获得蒋介石总统同意先恢復研究所,等待校长梅贻琦十月返臺后,即可决定復校有关事项;关于原子能研究各项问题,亦等梅贻琦返臺后才有进一步的消息。
中央大学的在臺復校晚了政大、清华及交通大学又好几年,直到一九六二年才有第一间復校的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一九五四年,中大校友张其昀出任教育部长,于立法院提出几所大学的在臺復校计画,当时尚不包括中央大学。同年,中央大学在臺校友会成立,开始推动復校事务。一九五六年,校友代表将復校申请文敬呈正副总统(蒋介石、陈诚)、行政院长(俞鸿钧)、教育部长(张其昀),行政院与教育部回覆「中央财力有限,目前復校尚有困难」。一九五七年,校友会决议,敦请教育部先行设立研究所,同年因为「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地球物理与太空成为热门学科,遂有「地球物理研究所」设立的构想。
清华大学创校源于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溢收款,财团法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自1924年起负起管理清华基金的重任,现由马政府时期的前行政院长刘兆玄担任董事长,中基会今年适逢100周年,30日也在清大举办研讨会,传达一路走来,始终坚持推动教育的初衷。
清华大学位于台北的校区「月涵堂」修建工程于23日进行开工动土典礼,未来将作为清大台北政经学院使用。台北政经学院基金会董事长黄煌雄表示,台北政经学院的设立目标为培养以亚洲为重心的国际政经人才,迎接未来世界挑战、解决问题、引领思潮,对全球未来发展掌握发言权。